[单选题]计算支护结构的土压力时,()应采用静止土压力。()A . 支护结构有向基坑方向变形或变形趋势时B . 支护结构有向基坑边坡方向的变形时C .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时D . 支护结构产生整体滑移变形时
[多选题]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方法有()。A . 载荷试验B . 原位测试C . 公式计算D . 建设单位的要求
[多选题] 建筑物的局部剖面图,如习图3.2.2所示。室外地坪填土是在结构封顶以后进行的,在下列计算中,()所取用的d是正确的。()A . 外墙基础沉降计算时,附加应力=总应力-rmd中,d取5.0mB . 外墙地基承载力修正的埋深项ηdrm(d-0.5)中,d取1.0mC . 中柱基础沉降计算时,附加应力=总应力-rmd中,d取3.0mD . 中柱地基承载力修正的埋深项ηdrm(d-0.5)中,d取3.0m
[单选题]压实填土地基的质量要求中,下述()说法不正确。()A . 控制压实填土的指标宜采用压实系数B . 压实系数为压实填土平均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C . 压实填土的控制含水量宜为最优含水量()±2%D . 基础标高以上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
[单选题]下列基础中,()种为扩展基础。()A . 预制钢筋混凝土杯口基础B . 柱下条形基础C . 平板式筏形基础D . 箱形基础
[单选题]下列对软弱地基采取的建筑措施中()选项是不正确的。()A . 高度差异较大的建筑物,应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连接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必要时应通过计算确定B .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宜设置沉降缝C . 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应根据影响建筑的预估平均沉降量及被影响建筑的长高比查表确定D . 对室内地坪和地下设施的标高,应根据预估沉降量予以调整
[单选题]软弱地基的利用及处理原则中,下述()说法不正确。()A . 对淤泥及淤泥质土,宜尽量用其上覆较好土层做持力层B . 对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C . 对杂填土地基可采用机械压实或夯实方法处理D . 在堆载预压处理厚层淤泥时,预压荷载应足够大,从而能加速固结并减少预压固结的时间
[单选题]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A . C10B . C15C . C20D . C30
[多选题] 从某办公楼设计计算的结果知道,该建筑物荷载的重心与基础的形心不重合,重心向北偏,下列()措施可以使荷载偏心减小。()A . 扩大北纵墙基础的外挑部分B . 将北面底层的回填土改为架空板C . 将南面的实心砖填充墙改用空心砖砌筑D . 向北侧扩大基础的底面积
[单选题]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下述关于岩溶与土洞对天然地基稳定性的影响论述中,何项是正确的?()A . 基础位于微风化硬质岩石表面时,对于宽度小于1m的竖向溶蚀裂隙和落水洞近旁地段,可不考虑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当在岩体中存在倾斜软弱结构面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B . 岩溶地区,当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三倍独立基础底宽,或大于六倍条形基础底宽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C . 微风化硬质岩石中,基础底面以下洞体顶板厚度接近或大于洞跨,可不考虑溶洞对地基稳定
[多选题]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桥涵地基的承载力容许值应根据()确定。()A . 软土可参照地区经验B . 原位测试C . 荷载试验D . 承载力的基本容许值应进行深宽修正
[单选题]处理较厚淤泥和淤泥质土建筑地基宜选用()。A . 机械压实法B . 堆载预压法C . 换填垫层法D . 复合地基法
[单选题]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m。()A . 2B . 3C . 4D . 5
[多选题]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符合()的假定。()A . 平面应变假定B . 刚塑体假定C . 侧压力系数为1.0D . 塑性区开展深度为0
[单选题]对于软弱地基及基础,下述说法中()选项不正确。()A . 软弱地基是指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组成的地基B . 软弱地基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和地基的共同作用C . 对荷载差异较大的建筑物,宜先建轻低部分,后建重高部分D . 活荷载较大的构筑物,使用初期应根据沉降情况控制加载速率
[单选题]对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及水压力进行计算时,下述原则不正确的是()。A . 对砂性土宜按水土分算的原则计算B . 对粉质土可采用水土分算亦可采用水土合算C . 对黏性土宜按水土合算的原则计算D . 可按地区经验确定采用水土分算或水土合算
[单选题]对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采取结构措施时,下述()说法不正确。()A . 不宜采用减轻自重,调整各部位的荷载分布等措施B . 当体型复杂荷载较大时可采用箱基、桩基、筏基等加强基础整体刚度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措施C . 对砌体承重结构宜采用设置圈梁、减小长高比等方法增强整体刚度和强度D . 圈梁应设置在外墙、内纵墙及主要内横墙上,并宜在平面内连成封闭系统
[单选题]预应力土层锚杆设计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 . 锚杆锚固体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2.5m,水平向间距不宜小于1.5m,锚固段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m,锚杆倾角宜为15°~35°B . 土层锚杆钻孔直径不得小于120mmC . 锚杆锚固段在最危险滑动面以外的有效计算长度不得小于5mD . 锚杆锁定荷载可取锚杆设计承载力的0.7~0.85倍
[多选题]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当新近堆积黄土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经人工处理后,其容许承载力可按下列系数提高,其中正确的是()。A . 人工夯实可提高1.5B . 换土夯实可提高1.3C . 重锤夯实可提高2.0D . 打石灰砂桩可提高3.0
[单选题]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至少应包括的内容为()。Ⅰ.支护体系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Ⅱ.支护结构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验算Ⅲ.支护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验算Ⅳ.地下水控制设计Ⅴ.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控制设计Ⅵ.基坑土方开挖方案()A . Ⅰ、Ⅱ、Ⅲ、ⅣB . Ⅰ、Ⅱ、Ⅲ、Ⅳ、ⅤC . I、Ⅱ、Ⅲ、Ⅳ、ⅥD . I、Ⅱ、Ⅲ、Ⅳ、V、Ⅵ
[单选题]当高层建筑筏形基础面积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后浇带宜设在()。A . 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一跨内B . 与裙房相邻高层建筑的第一跨内C . 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二跨内D . 与裙房相邻高层建筑的第二跨内
[单选题]带裙房的高层建筑下的整体筏形基础,其主楼下筏板的整体挠度值不宜大于();主楼与相邻的裙房柱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其跨度的()。A . 0.05%;0.05%B . 0.10%;0.05%C . 0.05%;0.10%D . 0.10%;0.10%
[多选题]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对可不作变形验算的丙级建筑物,如遇下列何种情况()仍应做变形验算。()A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B .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C . 相邻建筑距离过远,基底附加应力不可能重叠时D . 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单选题]计算地基稳定性时,下述()说法不正确。()A . 地基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进行验算B . 稳定性验算的安全系数应为1.2C . 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当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不大于3m时,可不限制其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D . 当地基土坡坡角大于45°,坡高大于8m时,尚应验算坡体的稳定性
[单选题]下列关于无筋扩展基础设计的见解,其中()项是不正确的。A . 当基础由不同材料叠合组成时,应对接触部分作抗压验算B . 项。C . 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D . 采用无筋扩展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柱,其柱脚高度不应小于300mm,且不小于20d
[单选题]当建筑地基土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相邻柱荷载和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且梁板式筏形基础梁的高跨比或平板式筏形基础底板的厚跨比为(),则筏形基础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A . ≥1/3B . ≥1/4C . ≥1/5D . ≥1/6
[单选题]岩石边坡与岩石锚杆的设计中,下述()说法不正确。()A . 可根据当地经验按工程类比原则并参照本地区已有稳定边坡的坡度值确定整体稳定条件下岩石边坡的坡度B . 整体稳定的岩石边坡开挖时可只做构造处理C . 对两组或多组结构面交线倾向于临空面的边坡,可采用棱形体分割法计算棱体的下滑力D . 对临时性锚杆的施工阶段设计可按下式计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单选题]某边坡高度为8m,坡体由中密碎石土组成,充填物为硬塑黏土,则坡度的允许值宜采用()。A . 1:0.5~1:0.75B . 1:0.75~1:1.0C . 1:1.0~1:1.25D . 1:1.25~1:1.5
[单选题]平板式筏形基础的板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mm。()A . 700B . 600C . 500D . 400
[单选题]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的建筑物的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式筏形基础,其相应的底板上下贯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下列()项。()A . 0.15%;0.20%B . 0.30%;0,15%C . 0.15%;0.15%D . 0.2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