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假设检验时,若α=0.05,则下列关于检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P大于0.05,则拒绝H0,此时可能犯I型错误B.若P小于0.05,则拒绝H0,此时
[单选题]5个总体率比较的行×列表资料χ2检验的无效假设是5个总体率A.至少有2个相等B.至少有3个相等C.至少有4个相等D.全相等E.各不相等
[单选题]关于标准差,错误的一项是A.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B.最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C.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D.一定大于或等于零E.不会小于算术均数
[单选题]粪便和有机垃圾堆肥法原理是A.在适宜条件下和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质B.在有氧条件下发生化学分解达到无机化C.在密闭容器内氧化分解,达到无害化D.在密闭容
[单选题]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临床上不出现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称为A.显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一过性感染
[单选题]目前在全世界已消灭的传染病是A.麻疹B.鼠疫C.霍乱D.天花E.血吸虫
[单选题]有关假设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检验假设针对的是总体,而不是样本B.进行假设检验时,既可只写出H0或H1,也可同时写出H0和H1C.H0为对立假设D
[单选题]生存分析中的“终点事件”是指A.观察对象失访B.观察对象意外死亡C.观察对象死于其他疾病D.观察对象的治疗方案改变E.反映处理措施失败或失效的特征事件
[单选题]生后15天的男婴突然高热、哭闹、拒食、昏睡,腰骶部皮肤红肿并出现水疱,触之皮下空虚,有皮肤漂浮感,其原因可能是A.急性蜂窝织炎B.丹毒C.新生儿皮下坏
[单选题]一项样本量足够大并且实施严格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为:喜甜食与糖尿病的关系OR=2,95%CI为0.7~6,这意味着A.喜甜食与糖尿病有关B.该OR值有9
[单选题]经测定,某居室内重离子与轻离子的比值>50,引起这种情况的污染物,最有可能的是A.COB.SO2C.CO2D.悬浮颗粒物E.NO2
[单选题]欲用统计图比较1994~2003年城市和农村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变化趋势,选用何种统计图形最为合适A.条图B.半对数线图C.圆图D.直方图E.散点
[单选题]下列哪种情况容易导致重金属向农作物中转移A.土壤中富含有大量的腐殖质B.土壤的pH值较高,呈碱性C.土壤处于还原状态D.土壤的pH值较低,呈酸性E.土
[单选题]相对数指标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是A.加权平均率属构成指标B.标化率不反映某现象发生的实际水平C.率可反映某事物现象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比重D.构成比反映某事
[单选题]若方程(hat)Y=a+bx中的截距a<0,说明A.随着x的增大,y增大B.随着x的增大,y减少C.随着x的减少,y减少D.回归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
[单选题]100个患有某病的病例中,50个有暴露于A因子的历史,而在200个未患该病的研究对象中,也有50个有A因子的暴露史,该研究中暴露于A因子的相对危险性约
[单选题]造成土壤污染后,可持续数十年而不易自净的污染物是A.有机磷农药B.化肥C.重金属D.除草剂E.硫化物
[单选题]欲对某地25名7~10岁儿童体重与肺活量回归系数进行假设检验,不可采用A.回归系数t检验法B.回归系数F检验法C.相关系数t检验法D.查相关系数界值表
[单选题]关于传染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传染也称感染B.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特性C.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的抗病能力D.
[单选题]某垃圾填埋场渗沥水污染了地下水,而地下水的自净作用缓慢,其主要原因是A.有机物含量高B.有大量难分解的有机物C.没有阳光无法进行光解反应D.流动缓慢溶
[单选题]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编秩时,遇有差值绝对值相等。A.符号相同,必须取平均秩次B.符号相同,仍按顺序编秩C.符号不同,仍按顺序编秩D.不考虑符号
[单选题]测360名对象的某指标,算得均数等于87,中位数等于73,标准差等于65,第5百分位数等于7,第95百分位数等于233,则估计该指标值90%的对象在范
[单选题]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慢性危害的根本原因是A.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损害的逐渐积累B.环境污染物的毒性高C.环境污染物之间的联合作用D.低浓度的环
[单选题]成组四格表资料采用基本公式或专用公式计算不校正χ2值的条件是A.所有的理论频数均大于5B.样本总例数大于40,且只有一个理论频数小于5C.样本总例数大
[单选题]关于可信区间,正确的说法是A.可信区间是总体中大多数个体值的估计范围B.95%可信区间比99%可信区间更好C.不管资料呈什么分布,总体均数的95%的可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A.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排出病原体B.传染源排于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消灭C.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
[单选题]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爆炸事故中,泄漏的有毒物质是A.氰化氢B.硫化氢C.异氰酸甲酯D.苯系化合物E.高浓度一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