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A1型题] 核酸变性后,可产生的效应是()。A . 增色效应B . 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C . 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D . 溶液黏度增加E . 磷酸二酯键断裂
[单选题,A1型题] 做眶下管麻醉时,下列神经可同时被麻醉的是()。A . 上牙槽前、中、后神经B . 上牙槽前、中神经,眶下神经C . 上牙槽前、后神经,眶下神经D . 上牙槽中、后神经,眶下神经E . 上牙槽前、中、后神经,眶下神经
[单选题,A1型题] 下列动作不会发生在成人吞咽和婴儿吞咽过程中的是()。A . ['牙尖交错B . 舌体向前伸展并且位于牙弓之间C . 口腔内处于负压状态D . 下颌能活动E . 无牙患者未戴义齿时采用婴儿吞咽方式
[单选题,A1型题] 对嵴的解释是()。A . 由两个生长叶相连所形成B . 为釉质过度钙化所形成C . 为釉质的半月形突起D . 为釉质的长形线状隆起E . 为近似锥体形的隆起
[单选题]感染HBV后,处于恢复期或趋向好转的标志是()。A . 仅血清HBsAg阳性B . 血清HBsAg、HBeAg或抗-HBe阳性、抗-HBc阳性C . 血清抗-HBs和抗-HBc阳性,抗-HBe阴性或阳性D . 血清HBsAg和抗-HBc阳性,而HBeAg一直为阴性E . 仅血清抗-HBs阳性
[单选题,A2型题] 女,14岁。上颌尖牙区肿物。肉眼标本检查见完整包膜,切面囊、实性,内含牙齿1枚。最可能的诊断是()。A . 成釉细胞瘤B . 牙源性鳞状细胞瘤C . 牙源性腺样瘤D .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E . 牙源性钙化囊性瘤
[单选题]连接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切嵴,尖牙的尖,第一、第二前磨牙颊尖,第一、第二磨牙近中颊尖、远中颊尖的一条向下凸的线称为()。A . Spee曲线B . 曲线C . 横曲线D . 平面E . 补偿曲线
[单选题,A2型题] 男,17岁。近来饮冷水时,有左上后牙一过性疼痛。检查发现:左上第一磨牙近中邻面有深龋洞,在治疗这个龋的过程中,最易出现意外穿髓的部位是()。A . 近中颊侧髓角和远中颊侧髓角B . 近中舌侧髓角和远中舌侧髓角C . 近中颊侧髓角和近中舌侧髓角D . 远中颊侧髓角和远中舌侧髓角E . 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A2型题] 男,50岁。因“口内多数牙齿缺失”,要求修复,来医院治疗。患者平躺在治疗椅上,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口腔在不说话、不咀嚼、不吞咽时,上下颌牙弓脱离接触。此时,患者下颌所处的位置是()。A . 息止颌位B . 正中关系C . 下颌姿势位D . 正中位E . 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A2型题] 男,30岁。1个月前打哈欠后出现左关节区疼痛及张口受限,伴咀嚼和侧方运动痛。无关节弹响史。检查:张口度25mm,被动张口度35mm,张口末下颌偏向左侧,相当左侧下关节处有压痛,左侧后牙不能咬合。应诊断为()。A . 左侧颞下颌关节脱位B . 右侧颞下颌关节脱位C . 左侧翼外肌痉挛D . 右侧翼外肌痉挛E . 左侧嚼肌痉挛
[单选题,A1型题] 正中关系滑向正中的长正中距离约为()。A . 0.4mmB . 1.0mmC . 1.2mmD . 1.5mmE . 1.8mm
[单选题,A2型题] 女,15岁。右上颌肿物发现3年,逐渐增大,无明显症状。切除肿物的镜下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排列成团,外层细胞柱状,细胞核远离基底膜,团中间细胞呈星网状。肿瘤细胞团之间的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也为肿瘤细胞成分。病理诊断应为()。A . 成釉细胞瘤B . 成釉细胞纤维瘤C . 牙源性鳞状细胞瘤D .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E . 牙源性黏液瘤
[单选题,B1型题] 面形态为"田"字形的是()。A . 第三磨牙B . 上颌第一磨牙C . 下颌第一磨牙D . 上颌第二磨牙E . 下颌第二磨牙
[单选题,A1型题] 上颌第一磨牙最高的髓角是()。A . 近中颊侧髓角B . 近中舌侧髓角C . 远中颊侧髓角D . 远中舌侧髓角E . 第五牙尖下方的髓角
[单选题,A2型题] 男,30岁。张口受限1周,下颌前伸时左侧颞下区疼痛,开口型偏右,诊断为咀嚼肌痉挛,痉挛的肌是()。A . 左侧颞肌B . 右翼内肌C . 左翼内肌D . 右翼外肌E . 左翼外肌
[单选题]小开颌运动为()。A . 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上腔的滑动B . 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上腔的转动C . 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下腔的滑动D . 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下腔的转动E . 下腔的转动与上腔的滑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
[单选题,A2型题] 患儿男,3岁。在常规检查口腔情况时,发现所有乳牙均已萌出,并且已建立咬合关系,临床检查发现下列4种情况,不符合这一年龄段关系特点的是()。A . ['牙齿排列较紧密B . 切缘和面没有明显的磨耗C . 上下颌的乳磨牙有接触D . 下颌第二乳磨牙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达一个牙尖E . 下颌第二乳磨牙与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平齐
[单选题,A2型题] 女,30岁。近3个月来自觉两侧咬肌、颞肌酸痛,上下颌牙齿找不到合适的咬合位置。3个月前因右下第一磨牙慢性牙髓炎做根管治疗及充填治疗。检查:两侧咬肌、颞肌有触压痛,两侧颞下颌关节无弹响、无压痛,右下第一磨牙叩痛(±)。其原因最可能是()。A . 根尖周炎B . 牙周炎C . 充填物造成的早接触点D . 磨牙症E . 精神紧张
[单选题,A1型题] 链霉素抑制结核杆菌的主要机制是()。A . 抑制其DNA聚合酶B . 抑制其转肽酶C . 抑制其RNA聚合酶D . 与核糖体小亚基结合并改变其构象E . 抑制其拓朴异构酶
[单选题,A1型题] 下列关于受体与配体结合特点选项中错误的是()。A . 高度专一性B . 高度亲和力C . 可饱和性D . 不可逆性E . 非共价键结合
[单选题,A1型题] 元音的发生状态不包括()。A . 元音系声带发出之音,不受阻挡B . 舌尖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C . 软腭上举与向前的咽壁接触D . 口腔形成不同的形状E . 发元音时部分气流进入鼻腔
[单选题,A2型题] 男,60岁。右腮腺肿物2年,伴疼痛。肿物外形不规则,侵犯周围组织。镜下见肿瘤细胞胞质较丰富,内含PTAH阳性颗粒。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应为()。A . 腺样囊性癌B . 腺泡细胞癌C . 黏液表皮样癌D . 基底细胞腺癌E . 嗜酸性腺癌
[单选题,A2型题] 男,70岁。上下牙列缺失,上下总义齿修复,使用8年。患者主诉为上下全口义齿易掉,咀嚼无力。检查:正中位时面下1/3垂直距离过低,义齿严重磨损,义齿固位和稳定性差。戴用这样的不良修复体对患者咀嚼运动的影响是()。A . 咀嚼效率低,硬韧性食物不易嚼碎B . 义齿不稳定C . 剩余牙槽骨骨密质低D . 对食物味道的品尝能力下降E . 以上影响都有
[单选题,A2型题] 腮腺区肿块如要做穿刺检查,可能会损伤其他的结构,其中最不可能损伤的是()。A . 颞浅动静脉B . 下颌后静脉C . 面神经颊支D . 舌下神经E . 耳颞神经
[单选题,A1型题] 下列关于DNA复制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 不需要RNA参与B . 新生DNA链沿5‘→3’方向合成C . DNA链的合成是半不连续的D . 复制是定点双向进行的E . 需要DNA聚合酶
[单选题]大开颌运动为()。A . 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上腔的滑动B . 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上腔的转动C . 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下腔的滑动D . 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下腔的转动E . 下腔的转动与上腔的滑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
[单选题,A1型题] 人群中咀嚼类型最多见的是()。A . 双侧同时咀嚼B . 双侧交替咀嚼C . 右侧咀嚼D . 左侧咀嚼E . 后牙咀嚼
[单选题,A1型题] 与乳牙的特点无关的是()。A . 乳牙的根干比恒牙长B . 牙冠相对短小C . 颈嵴明显D . 乳牙牙冠颜色比恒牙白E . 乳切牙根尖向唇侧弯曲
[单选题]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 艾滋病B . 系统性红斑狼疮C . 青霉素过敏D . 白血病E . 接触性皮炎
[单选题,A2型题] 女,54岁。双侧腮腺肿大10余年。镜下见唾液腺内大量淋巴组织增生,破坏腺泡,腺导管增生形成上皮岛,病变中无纤维修复现象。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 . 慢性唾液腺炎B .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C . 唾液腺症D . 舍格伦综合征E . 唾液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