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题库

男性,48岁。肾移植术后第5天,出现少尿1天。超声检查:移植肾体积稍增大,结构清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男性,48岁。肾移植术后第5天,出现少尿1天。超声检查:移植肾体积稍增大,结构清楚,集合系统及肾周未见异常回声,肾皮质血流分布稀疏,RI=0.89。患者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 . 肾动脉吻合口狭窄B . 肾扭转C . 肾动脉闭塞D . 肾静脉栓塞E . 急性排斥反应

  • 查看答案
  • 关于胰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关于胰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 . 边界不整齐,轮廓不清晰B . 主胰管均匀扩张C . 多表现为低回声、边缘不规则的不均质肿块D . 肿瘤较大时,癌瘤中心产生液化、坏死而呈混合性肿块E . 肿瘤常向周围组织呈"蟹足样"浸润

  • 查看答案
  • 胆总管蛔虫的声像图特征是()

    [单选题,B型题] 胆总管蛔虫的声像图特征是()A . 胆囊壁明显增厚,内见"小囊状"低回声或"彗尾状"强回声区B . 肝外胆管扩张,呈"意大利通心粉征"C . 沿肝内胆管分布,贴近门脉的"斑片状"或"条索状"强回声区,后伴声影D . 肝门部边界清楚的囊性无回声区,与胆总管相连E . 与肝内胆管走行一致的囊状或柱状无回声区,与胆管相通

  • 查看答案
  • 鼻咽癌原发病灶的典型PET/CT征象是()

    [单选题,B型题] 鼻咽癌原发病灶的典型PET/CT征象是()A . PET表现为FDG高代谢灶,CT见相应部位软组织肿块或组织增厚B . PET表现为FDG高代谢灶,CT未见相应部位软组织肿块或组织增厚C . CT见多发占位性病变,PET见相应部位FDG高代谢灶D . CT见占位性病变,但PET未见相应部位FDG代谢增高E . CT见腺体占位病变,PET见相应部位FDG高代谢灶

  • 查看答案
  • 胰腺癌的典型PET/CT征象是()

    [单选题,B型题] 胰腺癌的典型PET/CT征象是()A . PET表现为FDG高代谢灶,CT见相应部位软组织肿块或组织增厚B . PET表现为FDG高代谢灶,CT未见相应部位软组织肿块或组织增厚C . CT见多发占位性病变,PET见相应部位FDG高代谢灶D . CT见占位性病变,但PET未见相应部位FDG代谢增高E . CT见腺体占位病变,PET见相应部位FDG高代谢灶

  • 查看答案
  • 中央型肺癌的X线胸片上“反S”征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情况有关()。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中央型肺癌的X线胸片上“反S”征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情况有关()。A . 右下叶肺不张B . 右中叶肺不张C . 右叶间胸膜肥厚D . 右上叶肺不张E . 右叶间积液

  • 查看答案
  • 男性,60岁。右上腹疼,发热2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升高。超声检查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男性,60岁。右上腹疼,发热2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升高。超声检查:胆囊明显增大,内见粗斑点状不均匀非沉积性回声。最可能的诊断是()。A . 胆囊癌B . 胆囊积液C . 水肿胆囊D . 瓷瓶状胆囊E . 胆囊积血

  • 查看答案
  • 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囊壁-结石-声影三联症(WES)”的疾病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囊壁-结石-声影三联症(WES)”的疾病是()。A . 胆囊壁钙化B .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C . 胆囊腺癌D . 胆囊癌E . 胆囊内充满结石

  • 查看答案
  • 难治性癫痫间歇期,PET可显示()

    [单选题,B型题] 难治性癫痫间歇期,PET可显示()A . 新月形稍低密度灶B . 病变区FDG代谢减低,CT未见明显异常C . 肠壁增厚,PET示FDG代谢异常增高灶D . 颈、锁骨上窝、纵隔淋巴结肿大,PET见以上淋巴结FDG代谢异常增高灶E . 结节样占位,FDG代谢异常增高灶

  • 查看答案
  • 男性,65岁。发现腹部包块就诊。超声检查:于肝右前叶下段与左内叶交界处发现低回声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男性,65岁。发现腹部包块就诊。超声检查:于肝右前叶下段与左内叶交界处发现低回声不均匀实性肿块,边缘欠清,其内见多个强回声团伴声影,胆囊腔内无回声区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A . 胆囊癌(实块型)B . 肝细胞癌C . 炎性假瘤D . 胆管细胞肝癌E . 肝腺瘤

  • 查看答案
  • 男性,40岁。因脾脏大住院。超声检查:脾脏肿大,回声轻度减低,实质内探及多个圆形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男性,40岁。因脾脏大住院。超声检查:脾脏肿大,回声轻度减低,实质内探及多个圆形低回声及无回声结节,边界清楚。最可能的诊断是()。A . 脾恶性淋巴瘤B . 脾结核C . 脾梗死D . 脾血管瘤E . 脾转移癌

  • 查看答案
  • 肝内胆管结石的声像图特征是()

    [单选题,B型题] 肝内胆管结石的声像图特征是()A . 胆囊壁明显增厚,内见"小囊状"低回声或"彗尾状"强回声区B . 肝外胆管扩张,呈"意大利通心粉征"C . 沿肝内胆管分布,贴近门脉的"斑片状"或"条索状"强回声区,后伴声影D . 肝门部边界清楚的囊性无回声区,与胆总管相连E . 与肝内胆管走行一致的囊状或柱状无回声区,与胆管相通

  • 查看答案
  •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造影表现是()

    [单选题,B型题]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造影表现是()A . 动脉期或门脉早期病灶周边结节样或环形增强,后呈向心性充填B . 动脉早期由中央向周边离心性"轮辐状"增强,门脉期持续增强C . 在造影过程中无增强表现,呈边界清晰的三期无回声结节D . 动脉早期瘤体完全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回声,"快进快出"E . 超声造影增强与周围肝组织表现一致,难以区分病变部位

  • 查看答案
  •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是()

    [单选题,B型题]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是()A . 胆囊壁明显增厚,内见"小囊状"低回声或"彗尾状"强回声区B . 肝外胆管扩张,呈"意大利通心粉征"C . 沿肝内胆管分布,贴近门脉的"斑片状"或"条索状"强回声区,后伴声影D . 肝门部边界清楚的囊性无回声区,与胆总管相连E . 与肝内胆管走行一致的囊状或柱状无回声区,与胆管相通

  • 查看答案
  • 男性,59岁。因“肉眼血尿4天”为主诉入院。入院当夜下腹胀痛,不能排尿,置导尿管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男性,59岁。因“肉眼血尿4天”为主诉入院。入院当夜下腹胀痛,不能排尿,置导尿管受阻。急诊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内一6.0cm×5.4cm×6.7cm的稍强回声包块,膀胱壁连续性完好。最可能的诊断是()。A . 膀胱内实性肿物,考虑膀胱癌B . 膀胱内实性肿物,考虑膀胱良性肿瘤C . 膀胱内实性病灶,考虑血块D . 膀胱内实性病灶,考虑膀胱异物E . 以上都不是

  • 查看答案
  • 关于脾中央破裂与真性脾破裂的超声鉴别诊断,以下哪项更支持后者()。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关于脾中央破裂与真性脾破裂的超声鉴别诊断,以下哪项更支持后者()。A . 脾包膜下局限性积液的无回声B . 脾实质内的强回声结节C . 脾体积增大,包膜及实质均正常D . 脾包膜和实质的不连续及脾周和腹内积血暗区E . 脾包膜模糊不清而脾内及脾周无异常回声

  • 查看答案
  • “改良Seldinger穿刺法”是指()。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改良Seldinger穿刺法”是指()。A . 直接穿刺血管造影B . 皮肤切开,暴露血管,插管造影C . 穿刺针不带针芯,不穿透血管后壁D . 穿刺针带针芯,穿透血管前后壁E . 穿刺针不带针芯,穿透血管前后壁

  • 查看答案
  • 男性,65岁。右上腹痛伴发热9天。超声检查:肝右叶见一大小约7cm×8cm的低回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男性,65岁。右上腹痛伴发热9天。超声检查:肝右叶见一大小约7cm×8cm的低回声区,边缘厚而不齐,边界模糊,后方增强效应明显,膈肌运动减弱,右胸腔内见"新月状"无回声区。最可能的诊断是()。A . 肝囊肿并出血B . 肝脓肿C . 肝结核D . 肝包虫病E . 肝实质内血肿

  • 查看答案
  • 男性,45岁。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伴体重下降2个月。超声检查:胰头区不规则低回声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男性,45岁。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伴体重下降2个月。超声检查:胰头区不规则低回声实质性块状影,边界不清,呈“蟹足状”,肠系膜上静脉轻度抬高,肝内外胆管扩张,主胰管内径约4mm。最可能的诊断是()。A . 胰岛细胞癌B . 胰腺癌C . 胰腺囊肿D . 壶腹癌E . 胆管癌

  • 查看答案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是()

    [单选题,B型题]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是()A . 动脉期或门脉早期病灶周边结节样或环形增强,后呈向心性充填B . 动脉早期由中央向周边离心性"轮辐状"增强,门脉期持续增强C . 在造影过程中无增强表现,呈边界清晰的三期无回声结节D . 动脉早期瘤体完全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回声,"快进快出"E . 超声造影增强与周围肝组织表现一致,难以区分病变部位

  • 查看答案
  • 脾包膜下血肿的声像图特征是()

    [单选题,B型题] 脾包膜下血肿的声像图特征是()A . 脾脏包膜连续性中断,实质内有不均匀的回声增强或减低区B . 脾脏包膜光滑、完整,见"月牙状"无回声区部分包绕脾实质C . 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实质内见不规则的回声减低区D . 脾实质内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缘清晰,后方回声增强E . 脾表面可见向内延伸的裂缝状回声带,脾呈分叶状,内部回声正常

  • 查看答案
  • 脾脏真性破裂的声像图特征是()

    [单选题,B型题] 脾脏真性破裂的声像图特征是()A . 脾脏包膜连续性中断,实质内有不均匀的回声增强或减低区B . 脾脏包膜光滑、完整,见"月牙状"无回声区部分包绕脾实质C . 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实质内见不规则的回声减低区D . 脾实质内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缘清晰,后方回声增强E . 脾表面可见向内延伸的裂缝状回声带,脾呈分叶状,内部回声正常

  • 查看答案
  • 目前用于恶性肿瘤分期的各种检查方法中,最优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目前用于恶性肿瘤分期的各种检查方法中,最优的是()。A . CT检查B . FDG-PET/CT全身扫描C . B型超声检查D . MRI检查E . X线脑血管造影

  • 查看答案
  • 女性,21岁。尿频、尿急、尿痛1个月余。超声检查:膀胱充盈后内壁光滑,腔内见一呈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女性,21岁。尿频、尿急、尿痛1个月余。超声检查:膀胱充盈后内壁光滑,腔内见一呈卷曲状条形强回声,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最可能的诊断是()。A . 膀胱癌B . 膀胱憩室C . 膀胱结石D . 出血性膀胱炎E . 膀胱异物

  • 查看答案
  • 男性,37岁。因上腹部被水牛顶伤7小时入院。查体:腹部皮肤无破损,全腹肌紧张,压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男性,37岁。因上腹部被水牛顶伤7小时入院。查体:腹部皮肤无破损,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以右上腹及下腹部明显,肠鸣音弱。B超检查:肝右叶斜径15.6cm,形态增大,肝包膜回声连续性中断,伴有伸向肝实质内的不规则低(无)回声。诊断首先考虑为()。A . 肝真性破裂B . 中央型破裂C . 被膜下破裂D . 肝包膜下血肿E . 肝内血肿

  • 查看答案
  • 升结肠癌,CT检查可显示()

    [单选题,B型题] 升结肠癌,CT检查可显示()A . 新月形稍低密度灶B . 病变区FDG代谢减低,CT未见明显异常C . 肠壁增厚,PET示FDG代谢异常增高灶D . 颈、锁骨上窝、纵隔淋巴结肿大,PET见以上淋巴结FDG代谢异常增高灶E . 结节样占位,FDG代谢异常增高灶

  • 查看答案
  • 转移性肝癌,CT和PET检查可显示()

    [单选题,B型题] 转移性肝癌,CT和PET检查可显示()A . 新月形稍低密度灶B . 病变区FDG代谢减低,CT未见明显异常C . 肠壁增厚,PET示FDG代谢异常增高灶D . 颈、锁骨上窝、纵隔淋巴结肿大,PET见以上淋巴结FDG代谢异常增高灶E . 结节样占位,FDG代谢异常增高灶

  • 查看答案
  • 恶性淋巴瘤,CT检查可显示()

    [单选题,B型题] 恶性淋巴瘤,CT检查可显示()A . 新月形稍低密度灶B . 病变区FDG代谢减低,CT未见明显异常C . 肠壁增厚,PET示FDG代谢异常增高灶D . 颈、锁骨上窝、纵隔淋巴结肿大,PET见以上淋巴结FDG代谢异常增高灶E . 结节样占位,FDG代谢异常增高灶

  • 查看答案
  • PET/CT显像属于()。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PET/CT显像属于()。A . 功能影像B . 结构影像C . 代谢影像D . 功能和结构相结合的影像E . 以上都不是

  • 查看答案
  • 男性,56岁。无痛性血尿3天。超声检查:膀胱三角区乳头状隆起性病灶3cm×2cm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男性,56岁。无痛性血尿3天。超声检查:膀胱三角区乳头状隆起性病灶3cm×2cm,基底部较宽,不随体位移动。最可能的诊断是()。A . 膀胱结石B . 膀胱内血凝块C . 血管瘤D . 膀胱癌E . 膀胱内异物

  • 查看答案
  • 首页 上一页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