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题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包括()

[多选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包括()A . 输液,补水B . 处理诱发因素C .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D . 胰岛素治疗E . 防止并发症

  • 查看答案
  • 如何处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Somogy现象()

    [单选题]如何处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Somogy现象()A . 减少饮食中总热卡B . 增加胰岛素剂量C . 减少胰岛素剂量D . 加用双胍类药物E . 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 查看答案
  • 糖尿病病人自身应作到()

    [多选题] 糖尿病病人自身应作到()A . 学会自己治疗糖尿病B . 学会正确使用血糖仪C . 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D . 坚持合理治疗,持之以恒E . 学会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

  • 查看答案
  • 需与糖尿病诊断相互鉴别的疾病有()

    [多选题] 需与糖尿病诊断相互鉴别的疾病有()A . 急性应激状态B . 嗜铬细胞瘤C . 弥漫性肝病D . 肢端肥大症E . Cushing综合征

  • 查看答案
  • 非糖尿病患者的异常葡萄糖耐量曲线可见于下列疾病是()

    [单选题]非糖尿病患者的异常葡萄糖耐量曲线可见于下列疾病是()A . Addison病B .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C . 中枢性尿崩症D . 嗜铬细胞瘤E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查看答案
  • 女性,16岁,口干多饮2个月,下肢乏力1周,嗜睡3小时,查血糖20.4mmol/

    [单选题]女性,16岁,口干多饮2个月,下肢乏力1周,嗜睡3小时,查血糖20.4mmol/L,尿酮(+++),尿糖(++++)。补碱的指标是()A . pH<7.0mmol/L或血碳酸氢根<5mmol/LB . pH<7.1mmol/L或血碳酸氢根<10mmol/LC . pH<7.1mmol/L或血碳酸氢根>5mmol/LD . pH<710mmol/L或血碳酸氢根>10mmol/LE . pH<7.1mmol/L或血碳酸氢根<5mmol/L

  • 查看答案
  • 女性,71岁。糖尿病史5年。咳嗽、多痰伴发热1周,嗜睡2d,昏迷5h入院。体检: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女性,71岁。糖尿病史5年。咳嗽、多痰伴发热1周,嗜睡2d,昏迷5h入院。体检:中度昏迷,皮肤干燥,呼吸24次/分,双肺湿啰音,心率120次/分。此时应做何种检查能最有助于诊断()A .ECGB . 电解质C . HbAlcD . 血脂全套E . 血糖、血酮

  • 查看答案
  •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包括()

    [单选题]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包括()A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 . 糖尿病性心肌病C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 . 糖尿病肾病E . 糖尿病足

  • 查看答案
  • 糖尿病现代治疗的要点有()

    [多选题] 糖尿病现代治疗的要点有()A . 血糖监测B . 运动疗法C . 糖尿病教育D . 饮食控制E . 药物治疗

  • 查看答案
  • 胰岛素不良反应有()

    [多选题] 胰岛素不良反应有()A . 脂肪营养不良B . 低血糖C . 高血糖D . 轻度水肿E . 过敏反应

  • 查看答案
  • 有关T2DM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有关T2DM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 本类型占糖尿病的绝大多数B . 病理改变以胰岛素抵抗为主C . 本类型有明确定义D . 多数患者不需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E . 病理改变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

  • 查看答案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补碱的指征是()

    [单选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补碱的指征是()A . 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13.5mmol/L(30Vo1%)B . 血pH小于6.9C . 血酮体阳性D . 血清碳酸氢根浓度小于5mmol/LE . 低血压

  • 查看答案
  • 有关糖尿病蜜月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 有关糖尿病蜜月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发生机制不清B . 胰岛功能自发性恢复C . 一般不超过一年D . 胰岛素必需继续使用E . 病情部分或完全缓解

  • 查看答案
  • 2型糖尿病在一定的诱因下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常见的诱因为()

    [多选题] 2型糖尿病在一定的诱因下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常见的诱因为()A . 妊娠和分娩B . 手术C . 创伤D . 胰岛素治疗中断E . 饮食不当

  • 查看答案
  • 有关T2DM的"节约基因型"错误的说法是()

    [单选题]有关T2DM的"节约基因型"错误的说法是()A . 是为了适应恶劣环境B . 抑制糖尿病的形成C . 是为了节约能量D . 在人的食物不足的情况下形成E . 在人类进化中形成

  • 查看答案
  • 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分期为()

    [单选题]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分期为()A . 第4期B . 第6期C . 第2期D . 第3期E . 第5期

  • 查看答案
  • 糖尿病代谢紊乱的原因不包括()

    [单选题]糖尿病代谢紊乱的原因不包括()A . 胰岛素的生物活性绝对不足B . 葡萄糖在肝组织的利用减少C . 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效应相对不足D . 蛋白质合成减弱,导致氮负平衡E . 肝糖输出减少

  • 查看答案
  • 糖尿病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

    [单选题]糖尿病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A . 真菌性阴道炎和巴氏腺炎B . 肾乳头坏死C . 疥、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D . 尿路感染E . 肺结核

  • 查看答案
  • 酮症酸中毒可表现为()

    [多选题] 酮症酸中毒可表现为()A . 电解质平衡紊乱B . 乎气中有烂苹果味C . 失水D . 周围循环衰竭E . 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 查看答案
  • 有关糖尿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正确()

    [单选题]有关糖尿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正确()A . 三多一少症状是诊断糖尿病必须具备的条件B . 尿糖检查一定阳性C . 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D . 全天任何时候血糖>10mmol/L即可诊断E . 所有病人都需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诊断

  • 查看答案
  • 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

    [多选题] 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A . 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B . 流产、死产C . 新生儿糖尿病D . 胎儿畸形E . 酮症酸中毒

  • 查看答案
  • 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单选题]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 . 有阳性家族史B . 起病早C . 病初可出现酮症D . 有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E . 是发生在某些人种的特殊类型

  • 查看答案
  • 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及意识很快恢复正常,2小时内又突然昏迷,

    [单选题]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及意识很快恢复正常,2小时内又突然昏迷,首先要考虑()A . 酸中毒加剧B . 脑出血C . 胰岛素过量致严重低血糖D . 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E . 脑水肿

  • 查看答案
  • 能够自行恢复,不需治疗的胰岛素不良反应有()

    [多选题] 能够自行恢复,不需治疗的胰岛素不良反应有()A . 局部营养不良B . 过敏反应C . 低血糖反应D . 轻度水肿E . 视力模糊

  • 查看答案
  • 性,36岁,1天来出现恶心、腹痛。有糖尿病史4年。查体:BP120/80mmHg

    [多选题] 性,36岁,1天来出现恶心、腹痛。有糖尿病史4年。查体:BP120/80mmHg,皮肤干燥、弹性差,呼吸中有烂苹果味。血糖29mmol/L,尿糖(+++),酮体(+),血钠1.40mmol/L,钾4.5mmol/L,COCP17mmol/L,目前治疗()A . 先输注生理盐水扩容,待血糖降至6.9mmol/L以下时改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滴注B . 静脉持续点滴胰岛素每小时6~10UC . 5%葡萄糖溶液扩容D . 输注5%NaHCO3纠正酸中毒E . 见尿补钾

  • 查看答案
  • 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呈双峰,在T2DM中典型表现为()

    [单选题]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呈双峰,在T2DM中典型表现为()A . 第一分泌相延迟,第二分泌相缺失B . 第一分泌相和第二分泌相均延迟C . 第一分泌相和第二分泌相均缺失D . 第一分泌相缺失,第二分泌相延迟E . 第一分泌相和第二分泌相均增加

  • 查看答案
  • 糖尿病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糖尿病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A . 视网膜微血管瘤B . 白内障C . 青光眼D . 视网膜剥离E . 视网膜出血

  • 查看答案
  • 酮体一般是指()

    [多选题] 酮体一般是指()A . β-羟丁酸B . 乙酰乙酸C . 大量脂肪酸D . 氨基酸分解产物E . 丙酮

  • 查看答案
  • 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不包括()

    [单选题]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不包括()A . 大量脂肪在肌肉等组织积聚B . 蛋白质合成减弱,导致氮负平衡C . 脂蛋白酶活性增加导致身体消瘦D . 出现大量酮体E . 低血糖

  • 查看答案
  • 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包括()

    [多选题] 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包括()A . 糖尿病的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B . 糖尿病的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7.Ommol/LC . 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Ommo1/LD . 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E . 24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