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B1型题] 高血压性心脏病超声表现为()A . 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B . 室壁运动节段性减弱C .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D .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增厚,IVS/LVPW<1.3E .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增厚,IVS/LVPW>1.5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患者男性,5岁,心悸,气短,口唇青紫,杵状指,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其表现不包括()。A . 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显示"双环"征B . 室间隔连续中断C . 主动脉在前方,发自右心室D . 肺动脉在后方,发自左心室E . 主动脉发自左心室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有关室间隔的描述,错误的是()。A . 室间隔平面与人体长轴呈45°斜位B . 室间隔大部由心肌组成,统称肌部C . 室间隔的前后缘为前后室间沟D . 室间隔上方有一小的卵网形区域,非常薄,称为膜样间隔E . 室间隔膜部厚,肌部薄
[单选题,A2型题] 患者男性,47岁,心悸,乏力,心绞痛。若要通过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定量评价其左心功能,应采取何种超声技术()。A . 超声造影B . 彩色多普勒超声C . 多普勒组织成像D . 二次谐波技术E . 聚焦技术
[单选题,A型题] 心脏于半月瓣关闭至房室瓣开放之间为()。A . 等容舒张期B . 快速充盈期C . 缓慢充盈期D . 等容收缩期E . 快速充盈期
[单选题,A3型题] 患者男性,7岁,无明显症状,学校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增大,肺动脉增宽,室间隔呈囊袋样凸向右室,顶端连续中断0.5cm,室水平可见五色花彩过隔血流室间隔缺损超声诊断要点有()。A .室间隔局部回声失落B . 脉冲波多普勒显示湍流的最大速度和频谱形成C . 均可出现左室、左房增大D . 无肺动脉高压时,单纯室间隔缺损的频谱为全收缩期、单峰、高速的负向湍流频谱E . 随着肺动脉压力的逐渐增高,左向右的分流速度逐渐增高
[单选题,A型题] 心室充盈过程中的主要阶段是()。A . 心房收缩期B . 等容收缩期C . 等容舒张期D . 快速充盈期E . 快速射血期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符合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型超声心动图特征的是()。A . 二尖瓣前叶EF斜率减慢,呈"城墙样"改变,二尖瓣前后叶呈同向运动B . 二尖瓣前叶EF斜率减慢,呈"城墙样"改变,二尖瓣前后叶呈镜像运动C . 二尖瓣前后叶呈双峰镜像D . 二尖瓣前叶CD段向后移位,呈"吊床样"改变E . 以上均不对
[单选题,A3型题] 患者男性,19岁,身高1.85米,瘦长体形,有指征、腕征、眼睛高度近视、晶体脱位、心前区闷痛和气短。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升主动脉内径明显扩张为54mm,主动脉弓35mm,降主动脉30mm,其内未见明显夹层分离。左室、左房增大,二尖瓣前叶收缩期突向左房,深度为0.78cm,左房内见蓝色花彩血流束,面积为12.3cm2,左室流出道内舒张期见红色花彩血流束,面积7.9cm2超声诊断应为()。A .鲁登巴赫综合征B . 埃布斯坦畸形C . 马方综合征D . 房室管畸形E . 心内膜垫缺损
[单选题,A2型题] 患者女性,39岁,以气急、乏力,活动后晕厥就诊。超声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超声所见不包括()。A .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非对称性肥厚,二者比值>1.3~1.5B . 增厚的室间隔心肌回声增强,呈"毛玻璃"样改变C . SAM征阳性D . 左室流出道狭窄,内径<20mmE . EPSS增大
[单选题,A2型题] 患儿,10个月,疑有心脏病,查体: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超声心动图显示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之间有一管状回声,请指出以下哪项诊断最正确()。A . 房间隔缺损B . 室间隔缺损C . 动脉导管未闭D . 法洛四联症E . 肺动脉口狭窄
[单选题,A2型题] 患者女性,37岁。ECG示除aVR外,其余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后壁后及心尖部液性暗区,请指出以下哪项诊断最正确()。A . 缩窄性心包炎B . 急性心包炎并心包积液C . 冠心病D . 高血压性心脏病E . 急性心肌梗死
[单选题,A2型题] 患者男性,16岁,以呼吸困难和乏力就诊。体征有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下肢浮肿。听诊无杂音。超声示双房明显扩大,心包增厚,回声增强,有钙化点,下腔静脉增宽,最可能的诊断是()。A . 冠心病心衰B . 缩窄性心包炎C . 扩张型心肌病D . 限制型心肌病E . 肥厚型心肌病
[单选题,A2型题] 有一患者四腔心切面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疑有房间隔缺损,彩色多普勒显示心房水平分流,比较以下哪个切面更能清楚地显示分流信号()。A . 心尖四腔心B . 剑突下两房心C . 胸骨旁主动脉短轴D . 剑突下主动脉短轴E . 心尖五腔心
[单选题,A3型题] 患者男性,57岁,心悸,乏力,心绞痛,心电图示前间壁心肌梗死若发生并发症室间隔穿孔,应表现为()。A .常发生在室间隔膜部B . 常发生在室间隔肌部C . 穿孔口径均较大D . 穿孔处可见舒张期过隔血流E . 室水平双向分流
[单选题,B1型题] 表现为心室壁非对称性增厚的是()A . 扩张型心肌病B . 肥厚型心肌病C . 限制型心肌病D . 缩窄性心包炎E . 高血压性心脏病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某患者,无自觉症状,体检时,听诊可闻及心尖部收缩中晚期喀喇音,超声提示二尖瓣后叶脱垂该病M型超声特点有()。A .二尖瓣前叶收缩中晚期CD段向后移位,呈"吊床样"改变B . 二尖瓣前叶EF斜率减慢,呈"城墙样"改变C . 二尖瓣前后叶同向运动D . 二尖瓣后叶收缩期CD段向后移位呈"吊床征"E . SAM现象
[单选题,B1型题] 正常左室后壁运动曲线M型超声特点是()A . 六边形盒样曲线B . V波圆隆,重搏波消失C . 后叶活动曲线与前叶相反D . 收缩期心内膜曲线前移E . 内膜运动曲线舒张期前移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患者男性,7岁,呼吸困难,乏力,杵状指(趾),超声心动图表现为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显示"双环"征,室间隔连续中断,主动脉在右前方,发自右心室,肺动脉在左后方,发自左心室,二尖瓣反流。超声诊断应为()A .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B .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 . 右室双出口D . Taussig-Bing综合征E . 左室双出口
[单选题,B1型题] 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A . 主动脉瓣提前关闭B . 主动脉瓣呈六边盒形C . 主动脉瓣连枷样运动D . 主动脉瓣开放呈鱼口状E . 主动脉瓣关闭呈田字形
[单选题,A4型题,A3/A4型题] 患儿,5岁,呼吸困难,紫绀,杵状指。X线示右心肥厚,肺血减少。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连续中断,两个残端不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主动脉骑跨,可见五色花彩血流束起自肺动脉瓣口处彩色多普勒血流的改变,应除外()A .左室长轴切面:于收缩期可见一束红色血流信号,由左室流出道进入主动脉,同时可见一束蓝色的血流信号由右室侧经过室间隔缺损处进入主动脉B . 五腔心切面可见收缩期左、右心室两股红色血流共同汇入主动脉C . 大动脉短轴切面可见右室流出道内五色花彩血流束射向肺动脉
[单选题,B1型题] 胸腔积液表现为()A . 心包增厚,粘连、钙化B . 透声较差的液性暗区内有细点状及斑点状回声C . 心包脏层与壁层之间液性暗区D . 壁层胸膜变薄E . 胸膜脏层与壁层之间液性暗区
[单选题,B1型题] 属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的是()A . 房间隔继发孔缺损B . 房间隔原发孔缺损C . 低位房间隔缺损合并高位室间隔缺损和二组房室瓣D . 低位房间隔缺损合并高位室间隔缺损和共同房室瓣E . 冠状窦间隔缺损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
[单选题,B1型题] 表现为心室壁均匀性对称性增厚的是()A . 扩张型心肌病B . 肥厚型心肌病C . 限制型心肌病D . 缩窄性心包炎E . 高血压性心脏病
[单选题,A4型题,A3/A4型题] 患者男性,65岁,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查体有奇脉、颈静脉怒张;听诊心音遥远;X线示心影增大呈"烧瓶"状;超声提示心包积液正常情况下,心包腔内含有少量液体,大约为()A .<2mmB . 3~5mmC . 5~10mmD . 10~15mmE . 15~20mm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关于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不正确的为()A . 室间隔上部缺损B . 房间隔上部缺损C . A型:瓣下腱索附着于室间隔残端的顶部D . B型:瓣下腱索附着于右心室的游离壁上E . C型:瓣下腱索无附着点
[单选题,B1型题] 属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是()A . 主动脉内径变细B . 主动脉壁薄弱,明显扩张C . 真腔内血流缓慢D . 主动脉腔内出现异常的条带状内膜剥脱回声E . 动脉腔内血流通过动脉壁上的连续中断处与动脉瘤腔交通
[单选题,B1型题] 属于胸壁良性肿瘤的是()A . 一般较局限,呈圆形或椭圆形B . 均有包膜C . 局部肌层、浅筋膜层结构破坏,显示不清晰或不规则D . 均为转移而来E . 常合并干酪样坏死,可见钙化及液性暗区
[单选题,B1型题] 属于胸壁结核的是()A . 一般较局限,呈圆形或椭圆形B . 均有包膜C . 局部肌层、浅筋膜层结构破坏,显示不清晰或不规则D . 均为转移而来E . 常合并干酪样坏死,可见钙化及液性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