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下列哪一项试验检查对确定体内缺铁的诊断意义最大()A . 血清铁降低B . 网织红细胞降低C . 血清总铁结合力升高D . 骨髓贮存铁缺乏E . 红细胞是小细胞低色素型
[单选题]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不正确()A . 出血时间延长B . 血块收缩不良C . 束臂试验阳性D . 凝血时间延长E . 骨髓见灶性增生造血
[单选题]女性,21岁,反复出现双下肢紫癜,月经过多一年,病前无服药史。脾肋下/cmo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5.4×109/L。血小板25×109/L。血沉、尿常规及肝功能试验正常。未找到红斑狼疮细胞。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余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A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 .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 . 系统性红斑狼疮D . 再生障碍性贫血E . 脾功能亢进
[单选题]以下哪种不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染色体改变()A . -5B . -7C . t(15;17)D . 5q-E . +8
[单选题]关于急性失血,正确的是()A . 消化道出血均为急性失血B . 初期的血细胞比容能正确反映近期出血量C . 急性失血后数小时内可出现血小板增多D . 在近期失血患者外周血中发现有核红细胞,意味着还有骨髓病变E . 急性失血会使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减少而加重出血倾向
[单选题]男性,36岁,进行性贫血、皮下出血及发热半年。肝炎病史1年。肝肋下2cm,脾侧卧位可及,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6×1012/L,白细胞1.5×109/L,血小板80×109/L,骨髓增生低下,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为()A . 肝病性贫血B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 . 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D . 感染性贫血E . 急性白血病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男性,3岁,因“感冒”后发热5天,突发寒战、高热、黄疸、腰背痛,体检巩膜黄染,HGB68g/L,WBC11×109/L,PLT正常,网织红细胞0.25,尿常规隐血(+++),蛋白(++),红细胞(+),血间接胆红素升高,肝功正常。血片见幼红细胞增多,有红细胞碎片。测定体内抗体IgG水平升高,Ham试验(-)该病例诊断的明确需做的检查是()A .肝功能B . 腹部超声C . Coombs试验D . 免疫蛋白电泳E . 骨髓检查
[单选题]女性,32岁,月经增多伴发热2周,Hb50g/L,WBC1.2×109/L,PLT30×109/L,骨髓象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比例100:1,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 . 急性白血病早期B .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 . 急性ITP伴缺铁性贫血D . 类白血病反应E . 粒细胞缺乏症早期
[单选题]异常血红蛋白的含义是()A . 球蛋白合成异常B . 原卟啉结构异常C . 红细胞内酶异常D . 红细胞膜支架蛋白成分异常E .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
[单选题]皮质激素治疗最有效的是()A . 再生障碍性贫血B . 淋巴瘤C . 地中海贫血D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 . 蚕豆病
[单选题]缺铁性贫血口服铁剂后,最早升高的是()A . 血红蛋白B . 白细胞数C . 网织红细胞数D . 红细胞数E . 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下述哪项检查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A . 出血时间延长B . 凝血时间正常C . 血块收缩不良D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 . 束臂试验阳性
[单选题]凝血酶原时间异常表明下列凝血因子可能有缺陷的是()A . Ⅰ、Ⅱ、Ⅴ、Ⅶ、ⅨB . Ⅰ、Ⅱ、Ⅴ、Ⅶ、ⅩC . Ⅱ、Ⅶ、Ⅸ、ⅩD . Ⅶ、Ⅸ、Ⅹ、ⅪE . Ⅲ、Ⅴ、Ⅶ、Ⅺ
[单选题]男,24岁,头痛、头晕1个月,高热、鼻出血1周,浅表淋巴结不大,肝可及边,脾未及,血象:红细胞1.8×1012/L,白细胞3.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象:红系和粒系各阶段比例大致正常,但未见巨核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A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B . 急性白血病C . 再生障碍性贫血D . 粒细胞减少E . 败血症
[单选题]缺铁性贫血用铁剂治疗后,血浆中()A . 血红蛋白先上升B . 网织红细胞先上升C . 血红蛋白与网织红细胞同时上升D . 出现幼红细胞E . 出现幼粒细胞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男性,30岁,主诉3个月乏力,伴左上腹饱胀感。体检:浅表淋岜结未及,肝未及,脾肋下5cm。RBC3.6×1012/L,HGB90g/L,WBC170×109/L,PLT300×109/L。分类:原粒0.01,早幼粒0.03,中幼粒0.1,晚幼粒0.4,杆粒0.34,嗜碱性粒细胞0.0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如需明确诊断,应先作的检查是()A .B超B . CTC . 骨髓检查和活检D . 血沉E . 蛋白电泳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A . 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史B . 出血广泛严重,血小板常低于20×109/LC . 常有明显脾肿大及贫血D . 临床经过为自限性,常在半年内好转或痊愈E . 极少数迁延成慢性
[单选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选药物治疗是()A . 泼尼松B . 环磷酰胺C . 硫唑嘌呤D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E . 达那唑
[单选题]关于凝血因子,正确的是()A . 用罗马字命名的凝血因子共13种B . 所有凝血因子均存在于血液中C . 大多数凝血因子以维生素K为原料,在肝脏合成D . 所有凝血因子均具有酶的活性E . 贮存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为V、Ⅶ和Ⅷ
[单选题]一个健康的成人,给以无铁饮食,也不给任何铁剂,他体内的铁量也不因失血而丢失的话,需多少时间才能耗尽()A . 3个月以后B . 6个月以后C . 一年后D . 三年后E . 五年后
[单选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少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 . 肌肉血肿B . 鼻衄C . 月经过多D . 口腔黏膜出血E . 皮肤瘀点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经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20×109/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如果将治疗前患者血浆输给正常人,受者血小板将会()A .功能减低B . 数量减少C . 数量增多D . 数量不变E . 功能增强
[单选题]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这样的血象、骨髓象不见于()A . 溶贫B . 低增生性白血病C . 再障D . PHNE . 骨髓纤维化
[单选题]女性,18岁,面色苍白、月经过多两个月。肝肋下及边,质软,脾肋下未及。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7×109/L,血小板30×109/L。分别在髂前及髂后上棘进行骨髓穿刺,取材不满意,胸骨穿刺增生活跃,粒细胞、红细胞二系成熟停滞于晚期,全片未见巨核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A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 . 缺铁性贫血C . 急性白血病D . 再生障碍性贫血E . 骨髓纤维化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男性,18岁。不规则发热10d,鼻出血及牙龈出血1周来诊。体检:体温39.2℃,胸骨中下段有明显压痛,脾肋下2cm。化验:Hb80g/L,WBC22×109/L,血小板50×109/L,外周血有异常细胞,骨髓涂片原始细胞占0.80(80%),细胞化学染色。POX部分阳性,PAS(-),NSE阳性,部分能被氟化钠抑制。体检时最有意义的体征是()A .淋巴结肿大B . 肝脾明显肿大C . 齿龈肿胀增生,皮肤有浸润性肿块D . 眼眶上有无痛性肿块E . 睾丸肿大
[多选题] 某患者30岁,面色苍白,倦怠感,活动时心跳,血清显示红细胞呈低色素小细胞改变,应从下面那些疾病考虑()A . 铁幼粒细胞性贫血B . 地中海型贫血C . 缺铁性贫血D . 巨幼细胞性贫血E .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选题]下列哪项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A . RBC减少比Hb减少明显B . 粒细胞分叶多C . MCH=32pgD .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大E . 粒细胞左移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A . 青年女性为多,起病缓慢B . 出血广泛而严重,血小板多低于20×109/LC . 病程常可迁延数年,每次发作持续数周或数月D . 轻度脾肿大E . 可伴有贫血
[单选题]口服铁剂治疗有效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下列化验最先上升的是()A . 网织红细胞B . 血红蛋白C . MCVD . MCHE . MCHC
[单选题]下列关于铁的描述,正确的是()A . 食物中的铁以二价铁为主B . 肠黏膜吸收的铁为二价铁C . 转铁蛋白结合的铁为二价铁D . 体内铁蛋白中结合的铁为二价铁E . 血红蛋白中的铁为三价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