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感染护理学题库

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单选题,B型题] 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 粪-口传播B . 血液传播C . 性行为传播D . 飞沫传播E . 虫媒传播

  • 查看答案
  • 能杀死一切微生物的化学消毒剂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能杀死一切微生物的化学消毒剂是()A . 二溴海因B . 碘伏C . 氯己定D . 戊二醛E . 苯扎溴铵

  • 查看答案
  • 原位菌群失调不包括()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原位菌群失调不包括()A . 一度失调B . 二度失调C . 二重感染D . 菌群交替症E . 定位转移

  • 查看答案
  • 在手部皮肤上定植的正常菌群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在手部皮肤上定植的正常菌群是()A . 暂住菌B . 常住菌C . 外籍菌D . 过路菌E . 定性菌

  • 查看答案
  • 医院感染资料汇总统计分析后绘制成图表表示,若要说明连续性资料,表示事物数量在时间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医院感染资料汇总统计分析后绘制成图表表示,若要说明连续性资料,表示事物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动情况或一种现象随另一种现象的变动情况则选用()A . 统计地图B . 圆形图C . 直条图D . 线段图E . 直方图

  • 查看答案
  •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是()A . 抗生素使用监测B . 消毒灭菌制度监测C . 隔离制度监测D . 医院感染高危人群监测E . 全面综合性监测

  • 查看答案
  • 外科手消毒,做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外科手消毒,做法错误的是()A . 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1/2段B . 按规定顺序刷洗3遍,共6分钟C . 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D . 每遍刷完用流动水冲净E . 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流下

  • 查看答案
  • 过氧乙酸原液浓度低于何值时禁止使用()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过氧乙酸原液浓度低于何值时禁止使用()A . 11%B . 12%C . 13%D . 14%E . 15%

  • 查看答案
  • 用紫外线灯管消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用紫外线灯管消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被消毒物品应摊开或挂起B . 紫外线灯管要保持清洁透亮C . 灯管使用期限不能超过1000小时D . 灯管强度低于60μW/cm2时应更换E . 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 查看答案
  • 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被洗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被洗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称为()A . 清洁B . 去污C . 消毒D . 灭菌E . 抗感染

  • 查看答案
  • 对高分子聚合物(如一次性注射器)的灭菌可采用()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对高分子聚合物(如一次性注射器)的灭菌可采用()A . 紫外线灯管消毒法B . 甲醛熏蒸法C . 臭氧灭菌灯消毒法D . 微波消毒灭菌法E . 电离辐射灭菌法

  • 查看答案
  • 影响微生态平衡的因素有()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影响微生态平衡的因素有()A . 职业类型B . 生活习惯C . 疾病状态D . 心理状况E . 年龄特点

  • 查看答案
  • 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为可靠、临床使用最广的消毒灭菌方法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为可靠、临床使用最广的消毒灭菌方法是()A . 日光暴晒法B . 煮沸消毒法C . 高压蒸气灭菌法D . 干烤法E . 烧灼法

  • 查看答案
  • 在一定时间或时期内,在一定的危险人群中实际感染例数所占的百分比称为()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在一定时间或时期内,在一定的危险人群中实际感染例数所占的百分比称为()A . 医院感染现患率B . 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C . 医院感染发生率D . 医院感染罹患率E . 部位感染发生率

  • 查看答案
  • 属于原位菌群三度失调表现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属于原位菌群三度失调表现的是()A . 假膜性肠炎B . 肠功能紊乱C . 慢性腹泻D . 慢性咽喉炎E . 慢性口腔炎

  • 查看答案
  • 使用磺胺类药物,患者出现紫癜,属于()

    [单选题,B型题] 使用磺胺类药物,患者出现紫癜,属于()A . 肾的毒性反应B . 对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C . 肝的毒性反应D . 二重感染E . 过敏反应

  • 查看答案
  • 若医院同类感染的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医院感染出现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若医院同类感染的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医院感染出现()A . 散发或流行B . 流行或暴发C . 传播或散发D . 失控或暴发E . 散发或蔓延

  • 查看答案
  • 下列消毒液中,既可用于口腔含漱又可用于外科伤口清洗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下列消毒液中,既可用于口腔含漱又可用于外科伤口清洗的是()A . 碘伏B . 氯己定C . 苯扎溴铵D . 过氧化氢E . 过氧乙酸

  • 查看答案
  •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处理必须选择()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处理必须选择()A . 灭菌方法B . 高效消毒方法C . 中效消毒方法D . 低效消毒方法E . 清洁方法

  • 查看答案
  • 外科手消毒时刷洗手臂的范围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外科手消毒时刷洗手臂的范围是()A . 从指尖到腕上10cmB . 从指尖到腕上20cmC . 从指尖到肘部D . 从指尖到肘上10cmE . 从指尖到肘上20cm

  • 查看答案
  • 空气消毒应首选()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空气消毒应首选()A . 自然通风净化法B . 消毒液喷雾法C . 紫外线灯管消毒法D . 臭氧灭菌灯消毒法E . 过滤除菌法

  • 查看答案
  • 杀菌作用最强的紫外线波段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杀菌作用最强的紫外线波段是()A . 200~220nmB . 220~240nmC . 240~260nmD . 250~270nmE . 270~290nm

  • 查看答案
  • 诊断下呼吸道感染时,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无病原菌数需(

    [单选题,B型题] 诊断下呼吸道感染时,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无病原菌数需()A . ≥103cfu/mlB . ≥104cfu/mlC . ≥105cfu/mlD . ≥106cfu/mlE . ≥107cfu/ml

  • 查看答案
  • 原位菌群三度失调是指()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原位菌群三度失调是指()A . 菌群的结构比例失调呈相持状态B . 菌群由生理波动转变为病理波动C . 出现菌群交替症D . 菌群失调具有不可逆性E . 临床多表现为慢性肠炎和阴道炎

  • 查看答案
  • 医院感染监测的最终目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医院感染监测的最终目的是()A . 研究医院感染的分布特点B . 研究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C . 探讨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D . 制定预防及控制感染的对策E . 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

  • 查看答案
  • 连续进行下一台手术,医护人员手消毒的方法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连续进行下一台手术,医护人员手消毒的方法是()A . 只需更换无菌手套B .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手干后戴无菌手套C . 用消毒剂3~5ml涂擦手和前臂,手干后戴无菌手套D . 用氧化电位水洗手消毒,手干后戴无菌手套E . 重新按外科手消毒法进行洗手

  • 查看答案
  • 青霉素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皮肤瘙痒、腹痛,属于()

    [单选题,B型题] 青霉素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皮肤瘙痒、腹痛,属于()A . 肾的毒性反应B . 对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C . 肝的毒性反应D . 二重感染E . 过敏反应

  • 查看答案
  • 压力蒸气灭菌时物品的装载错误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压力蒸气灭菌时物品的装载错误的是()A . 尽量将同类物品放在一起灭菌B . 物品的上下左右均应间隔一定距离C . 难灭菌的大包放上层,易灭菌的小包放下层D . 金属物品放下层,织物包放上层E . 玻璃瓶等开口向上或侧放

  • 查看答案
  • 有关化学消毒剂的使用,错误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有关化学消毒剂的使用,错误的是()A . 碘酊多用于皮肤的消毒B . 氯己定对金属和织物无腐蚀性C . 过氧乙酸可用于浸泡金属器械D . 戊二醛可用于浸泡内镜E . 碘伏对皮肤、黏膜无刺激

  • 查看答案
  • 医院感染监测包括全面综合性监测和()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医院感染监测包括全面综合性监测和()A . 危险因素监测B . 发病率监测C . 感染病种监测D . 致病微生物监测E . 目标监测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