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断题]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A . 正确B . 错误
[判断题] 轴向预紧在装配圆锥滚子轴承,向心推力球轴承时,给轴承内,外圈以一定的轴向预负荷,使内,外圈发生相对位移,消除内,外圈与滚动体之间的游隙,产生接触弹性变形,提高轴的旋转精度。()A . 正确B . 错误
[单选题]下列各关系中,能确定孔与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的是()A .EI≥esB .ES≤eiC .EI>eiD .EI<ei<ES
[单选题]选择基准制时,一般情况下优选才用()A .基孔制B .基准轴C .非基准制
[单选题]配合Φ30mm的最大过盈是()A .0.035mmB .0.043mmC .0.013mmD .0.057mm
[单选题]为保证实际配合状态不超出允许的最松状态,必须用最小实体尺寸控制实际要素的()。A .局部实际尺寸B .体外作用尺寸C .体内作用尺寸D .最大极限尺寸
[单选题]用于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性的一段基准线长度称为()A .基本长度B .评定长度C .取样长度D .轮廓长度
[判断题] 带传动是摩擦传动,张紧力越紧越好,皮带过松会在带轮上打滑,使皮带磨损。()A . 正确B . 错误
[判断题] 尺寸链中,当封闭环增大时,增环也随之增大。()A . 正确B . 错误
[单选题]下列配合零件应选用基孔制的有()。A . 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B . 同一轴与多孔相配,且有不同的配合性质C .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D . 轴为冷拉圆钢,不需再加工
[判断题] 尺寸链封闭环的基本尺寸,是其他各组成环基本尺寸的代数和。()A . 正确B . 错误
[判断题] 轴承润滑脂装入量最好多点,一般以填至轴承空间90%为宜,常用润滑脂有钙基润滑脂,钠基润滑脂和钙钠基润滑脂。()A . 正确B . 错误
[单选题]表面粗糙度反映的是零件被加工表面上的()A .宏观几何形状误差B .微观几何形状误差C .宏观相对位置误差D .微观相对位置误差
[单选题]关于表面粗糙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提高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可以提高间隙配合的稳定性;B .零件表面越粗糙,越容易被腐蚀;C .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可以提高零件的密封性能;D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质量、性能就越好。
[单选题]给出形状或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要素。A .理想B .实际C .被测D .基准
[判断题] 推力球轴承有松环和紧环之分,装配时要注意区分。松环的内孔比紧环的内孔大,与轴配合有间隙,能与轴相对静止。紧环与轴取较紧的配合,与轴相对运动。()A . 正确B . 错误
[判断题] 链传动是啮合传动,可以保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同时适用于距离较远的两轴之间的传动。()A . 正确B . 错误
[判断题] 滑动轴承是一种滑动摩擦的轴承,按其摩擦状态可分为液体摩擦轴承(又称液体润滑轴承)和非液体摩擦轴承(又称不完全润滑轴承)两类。()A . 正确B . 错误
[判断题] 铰孔可以提高孔的几何形状精度,改善孔壁表面粗糙度和位置精度。()A . 正确B . 错误
[判断题] 为了减少箱体划线时的翻转次数,应选择待加工孔和面最多的一个位置作为第一划线位置。()A . 正确B . 错误
[单选题]下列配合中最紧的配合为()A .Φ40H7/f6mmB .Φ40H7/h6mmC .Φ40H7/p6mmD .Φ40H7/k6mm
[判断题] 所谓装配尺寸链简图,就是按照装配图样依次绘出组件中各待装零件的有关尺寸,将其排列成封闭环尺寸链图形,而不需绘出零件的具体结构及尺寸比例。()A . 正确B . 错误
[单选题]基本偏差代号n和p的轴与基本偏差代号为H的孔可以构成()A .间隙配合B .过渡配合C .过盈配合D .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单选题]在工件不大的情况下,且几个方向都有要加工的孔,为了减少装夹次数,提高各孔之间的位置精度用()钻模比较合理。A . 固定式B . 回转式C . 翻转式D . 移动式
[判断题] 对于两面带防尘盖,密封圈或涂有防锈和润滑两用油脂的轴承,则需要清洗。()A . 正确B . 错误
[单选题]()等要素正确的描述了形位公差带的组成。A .大小、位置、方向B .形状、作用点、大小、方向C .形状、大小、方向、位置D .形状、大小
[判断题] 装配工艺规程是指导装配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是生产技术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A . 正确B . 错误
[单选题]测一表面实际轮廓上的最大轮廓峰顶至基准线的距离为10μm,最大谷低至基准线的距离为6μm,则轮廓的最大高度值Ry为()。A .4μmB .1.0μmC .16μmD .6μm
[单选题]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取样长度至少应包含()个峰谷A .3B .5C .8D .9
[单选题]为保证实际配合状态不超出允许的最紧状态,必须用最大实体尺寸控制实际要素的()。A .局部实际尺寸B .体外作用尺寸C .体内作用尺寸D .最大极限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