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柴油机机油消耗量过大的原因之一可能是()。A . 油底壳内油面过高B . 油底壳内油面过低C . 系统不滴漏D . 系统进冷却水
[单选题]在冬季启动柴油机时,应先向冷却系统内加入热水或采用蒸汽、电加热器等装置给冷却水加热,使冷却水温度升至()以上时方可启动。A . 10℃B . 15℃C . 20℃D . 25℃
[单选题]注入柴油机油底壳(或机油箱)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过滤。A . 燃油B . 机油C . 冷却水D . 压缩空气
[单选题]使用过的防冻液经沉淀、过滤、加水调整其浓度后仍可使用,一般可使用()年。A . 1B . 6~10C . 3~5D . 20
[单选题]柴油机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太高会使润滑油加快(),黏度下降,使零部件磨损加剧。A . 消耗B . 氧化变质C . 残炭增加D . 闪点下降
[单选题]更换柴油机弹簧与摇臂横桥后要重新()。A . 调整气门间隙B . 调节气门受力大小C . 调整供油提前角D . 调整摇臂运动
[单选题]柴油机运转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进、出水温度,出水最高温度不得超过()。A . 30℃B . 90℃C . 60℃D . 98℃
[单选题]212V190B型柴油机连杆轴瓦一般是()。A . 整体式B . 分开式C . 间隙式D . 组合式
[单选题]当空气压缩机气阀的阀片磨损量大于()时,应更换新片。A . 0.0lmmB . 0.05mmC . 0.1mmD . 0.15mm
[单选题]不能用软水作为柴油机冷却水的原因之一是()。A . 冷却作用不强B . 易产生水垢C . 易产生气泡D . 易腐蚀机件
[单选题]柴油机喷油器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两大类。A . 整体式和分开式B . 整体式和喷孔式C . 水冷和风冷D . 开式和闭式
[单选题]润滑油的()是利用循环润滑油清洗零件表面,带走磨损挤落下来的金属细屑。A . 润滑作用B . 冷却作用C . 防锈作用D . 净化作用
[单选题]柴油机喷油泵传动装置外露在机体(),应注意保持装置清洁。A . 自由端B . 输出端C . 进气端D . 排气端
[单选题]在钻进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地层流体(油、气、水)流人井筒,使钻井液连续或间断溢出井口的现象称为()。A . 开流B . 紊流C . 溢流D . 气阻
[单选题]柴油机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润滑是()。A . 飞溅润滑B . 压力润滑C . 滴油润滑D . 复合式润滑
[单选题]当钻井钻入油气层时,要尽量使用()柴油机。A . 1号B . 2号C . 3号D . 1号和2号
[单选题]新蓄电池首次充电需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充电电流为其额定电流的()。A . 5%~6%B . 6%~7%C . 7%~8%D . 8%~9%
[单选题]润滑、冷却、净化、密封、防锈是柴油机()的主要作用。A . 冷却系统B . 增压系统C . 燃油供给系统D . 润滑系统
[单选题]边界摩擦的油膜厚度不超过()。A . 0.0001mmB . 0.0002mmC . 0.0003mmD . 0.0004mm
[单选题]柴油机喷油泵传动装置严禁用()冲洗,以免锈蚀损坏。A . 气B . 燃油C . 机油D . 水
[单选题]190系列柴油机配备的BGC-20A/24V充电机,输出电压为()。A . 10~12VB . 15~20VC . 18~22VD . 21~33V
[单选题]润滑油的()是利用润滑油的黏性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一层牢固的油膜,以降低摩擦副表面之间的摩擦力。A . 润滑作用B . 冷却作用C . 密封作用D . 净化作用
[单选题]选用合格的燃漉,严格按规定(),防止污物和燃烧产物堵塞柴油机喷油器喷油孔和损坏偶件。A . 滤清B . 除水C . 除气D . 脱脂
[单选题]在充电机的背面有输出端接线柱,()颜色的是正极,黑颜色的是负极。A . 蓝B . 白C . 红D . 绿
[单选题]发生溢流时,处于停车状态的3号柴油机必须()。A . 进行启动前的检查B . 启动后暖机运转C . 启动后逐渐增加负荷D . 启动后迅速加速直接带上负荷
[单选题]采用()润滑的特点是工作可靠、润滑效果好并具有强烈的净化和冷却作用,但结构复杂。A . 重力式B . 飞溅式C . 压力式D . 滴油式
[单选题]当检验柴油机喷油器密封性能时,在比喷油器开启压力低19600kPa的情况下,喷油器在()内不渗油或滴油,则其密封性能为合格。A . 5sB . 10sC . 15sD . 20s
[单选题]润滑油的()是利用润滑油的黏性,附着于运动零件表面,提高零件的密封效果。A . 润滑作用B . 冷却作用C . 密封作用D . 净化作用
[单选题]从标题栏中可以看到零件的()。A . 制造厂家B . 生产工艺C . 生产价格D . 材料名称
[单选题]识读零件图的目的是看清零件的()。A . 空间形状B . 尺寸C . 技术要求D . 空间形状、尺寸与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