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等附属结构的破坏 (1)房屋高度的限制 震害表明,在一般场地条件下,砌体房屋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其震害和破坏率就越大,因此必须对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作出限制.《抗震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表10.3(详见P213)的规定.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10.3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少一层. 10.4.2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和内框架房屋层高不应超过4.5m. (2)房屋高宽比的限制 为了保证砌体房屋整体弯曲的承载力,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应符合表10.4 (详见P214)的要求. (3)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 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承受,因此,对于横墙除了要满足抗震承载力的要求之外,还需要横墙间距保证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要的刚度,因此必须对横墙间距作出限制.《抗震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10.5 (详见P214)的限制. (4)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房屋首先从薄弱部位破坏,这些薄弱部位一般是窗间墙,尽端墙,突出屋面的女儿墙等,因此应对这些部位的尺寸作出限制.《抗震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10.6 (详见P214)的要求. (5)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 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3)房屋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度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100mm: ①房屋立面高度差在6m以上; ②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③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竖向烟囱及突出屋面的烟囱. 6)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 ①构造柱设置部位和要求(图10.21) 构造柱的设置部位一般情况应符合表10.7 (详见P215)的要求. ②构造柱截面尺寸,配筋和连接 10.4.3 抗震构造措施 10.4.3.1 多层粘土砖房 (2)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 ①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或木楼,屋盖的砖房,横墙承重时应按照表10.8 (详见P217)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 ②现浇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③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如图10.22所示.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表10.9 (详见P217)的要求.当多层砌体房屋的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且基础圈梁作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的措施时,基础圈梁的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小于4Φ12. (3)多层砖房墙体间,楼(屋)盖与墙体之间的连接 ①墙体之间的连接 7度时大于7.2m的大房间及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图10.23). 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500mm;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墙顶还应与楼板或梁拉结,见图10.24. ②楼盖与墙体之间的拉结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盖,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楼盖,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可靠连接. 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入口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8度和9度时,顶层内纵墙顶宜增砌支撑山墙的踏步式墙垛. 门窗洞口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的支承长度,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于360mm. (4) 楼梯间构造 ①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0. ②8度和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③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④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至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 (5) 圈梁与构造柱的加强措施 ①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6.6m. ②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数的1/3,且连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楼,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③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1.5m,外纵墙上的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且内外墙上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内外纵墙与横墙的整体连接. ④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50mm,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3Φ10,箍筋不少于Φ6@300. ⑤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增设满足下列要求的构造柱:在横墙内柱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4.2m.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配筋宜符合表10.10(详见P219)的要求. ⑥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置在同一标高处. ⑦房屋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设置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宽度不小于240mm,纵向钢筋不少于3Φ6. (6)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或桩基础)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上,否则应增设基础圈梁并应按1:2的台阶放坡. 图10.22 圈梁设置部位及形式 (a)缺口圈梁;(b)板边圈梁;(c)板底圈梁 图10.23 墙体的拉结 (a)内外墙转角处;(b)丁字墙处 图10.24 后砌非承重墙与承重墙的拉结 (1)上部砌体结构 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以房屋的总层数按表10.7的规定设置.过渡层还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设置构造柱. ②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③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④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Φ16,8度时不宜少于6Φ16. 10.4.3.2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 ⑤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楼板可靠连接. (2)上部抗震墙的中心线宜同底部的框架梁,抗震墙的轴线相重合,构造柱宜与框架柱上下贯通.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小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 ②其他楼盖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设置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与相应的构造柱可靠连接.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 ②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③沿梁高设置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Φ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 ④梁的主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 (5)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组成的边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1.5倍,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倍. ②抗震墙墙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墙边净高的1/20;抗震墙宜按开设洞口形式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 ③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5%,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6)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层采用普通砖抗震墙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墙厚不应小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应先砌墙后浇框架. ②沿框架柱每隔500mm配置2Φ6的拉结钢筋,并沿砖墙全长设置;在墙体半高处还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③墙长大于5m时,应在墙内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框架柱,抗震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
30. ②过渡层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8)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墙体间,楼(屋)盖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措施,楼梯间构造措施以及圈梁与构造柱的加强措施同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相应的构造措施相同. (1)构造柱的设置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设置部位 ①外墙四角和楼,电梯间四角,楼梯休息平台梁的支承部位; ②抗震墙两端及未设置组合柱的外纵墙,外横墙上对应于中间柱列轴线的部位. 2)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3)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4,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10.4.3.3 内框架结构 4)构造柱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板可靠连接. (2)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楼,屋盖应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允许不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与相应的构造柱可靠连接. (3)多排柱内框架梁在外纵墙,外横墙上的搁置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梁端与圈梁或组合柱,构造柱连接. (4)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墙体间,楼(屋)盖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措施以及楼梯间构造措施同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相应的构造措施相同.

地震区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高度与宽高比限值如何规定 ?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地震区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总层数、最大高宽比的限值及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值有什么规定

为什么要对房屋的总高度,层数和高宽比进行限制?它们对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有什么影地震区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总层数、最大高宽比的限值及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值有什么规定 ?

  • 查看答案
  • 6~8度地震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其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的关系为(  )。

    [单选题]6~8度地震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其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的关系为(  )。A.框架>板柱—抗震墙B.框架=板柱—抗震墙C.框

  • 查看答案
  • 6-8度地震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板柱-防震墙结构,其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的关系为:()

    [单选题]6-8度地震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板柱-防震墙结构,其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的关系为:()A.框架>板柱-防震墙B.框架-板柱-防震墙C.框架<

  • 查看答案
  • 在非地震区,框架结构一般不超过( )。

    [单选题]在非地震区,框架结构一般不超过( )。A.13层B.14层C.15层D.16层

  • 查看答案
  • 地震区钢框架结构中,不宜采用下列哪种钢材?()

    [单选题]地震区钢框架结构中,不宜采用下列哪种钢材?()A.Q235AB.Q235BC.Q345BD.Q345C

  • 查看答案
  • 地震区钢框架结构中,不宜采用下列哪种钢材?()

    [单选题]地震区钢框架结构中,不宜采用下列哪种钢材?()A.Q235AB.Q235BC.Q345BD.Q345C

  • 查看答案
  • 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等设计原则。

    [填空题] 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等设计原则。

  • 查看答案
  • 6~8度地震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其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的关系为(  )。[2009年真题]

    [单选题]6~8度地震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其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的关系为(  )。[2009年真题]A.框架>板柱—抗震墙B.框架=

  • 查看答案
  • 地震区如何加强框架与填充墙的拉结 ?

    [主观题]地震区如何加强框架与填充墙的拉结 ?

  • 查看答案
  • 地震时内框架房屋的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

    [判断题] 地震时内框架房屋的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A . 正确B . 错误

  • 查看答案
  • 地震区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高度与宽高比限值如何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