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箍筋数量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其直径和间距和箍筋沿梁长度方向的布
置尚应满足如下构造要求。
(1)箍筋直径.
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h≤800mm
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
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
(2)箍筋间距
梁中箍筋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t
①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下表的规定,当 。(即计算配箍)
时,箍筋的配筋率 尚不应小于 (此为最小配箍率);
②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做成封闭式;此时,箍
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同时不应大于400mm;当
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当梁
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
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3)箍筋布置
按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h>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
截面高度h=150~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各四分之一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但
当在构件中部二分之一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h150mm时,可不设箍筋。
5.钢筋数量的表达方法
工程图中,构件截面内所配置钢筋的数量、级别,采用约定的符号和数字来
表示,现举例加以说明。
板内纵向钢筋的数量表示为 8@150,其含义为:钢筋直径8mm,间距150mm,
钢筋级别为HPB
235级;而 10@120的含义为:钢筋直径10mm,间距120mm,钢
筋级别为HRB
335级。
梁内纵向钢筋的数量表示为4 25,其含义为:4根直径为25mm的HRB
400级
钢筋。梁内箍筋数量表示为4肢 10@200,其中“4”代表箍筋的肢数, 10@
200含义同前。
非地震区框架柱的纵筋配筋率、直径、根数、间距、搭接位置√插筋数量有哪些构造规定?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其中,ρ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 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
一,框架梁(KL)"支座负筋延伸长度"来说,端支座和中间支座是不同的. (1) 端支座负弯矩筋的水平长度: 第一排负弯矩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 Ln1/3 位置; 第二排负弯矩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 Ln1/4 位置. (Ln1 是边跨的净跨长度) (2) 中间支座负弯矩筋的水平长度: 第一排负弯矩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 Ln/3 位置; 第二排负弯矩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 Ln/4 位置. (Ln 是支座两边的净跨长度 Ln1 和 Ln2 的最大值)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第一排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从字
[单选题]配筋砖砌体工程中,构造柱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纵筋上下贯通;构造柱箍筋在楼层上、下各500mm范围内应进行加密,间距宜为()A . 90mmB . 100mmC . 110mmD . 120mm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梁的箍筋的设置、配箍率、间距、肢数等有哪些构造规定 ?
[单选题]配筋砖砌体工程构造柱、芯柱中箍筋时,箍筋直径不宜()A . 大于5mmB . 小于5mmC . 大于6mmD . 小于6mm
[判断题] 配筋砖砌体工程构造柱、芯柱中箍筋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6倍的纵向钢筋直径、48倍箍筋直径及柱截面短边尺寸中较小者()A . 正确B . 错误
[判断题] 配筋砖砌体工程构造柱、芯柱中箍筋时,当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0.25%,且柱承受的轴向力大于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25%时,柱可以不设箍筋()A . 正确B . 错误
[判断题]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全部纵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A . 正确B . 错误
[判断题] 纵向钢筋配筋率过小时,纵筋对柱的承载力影响很小,接近于素混凝土柱,纵筋将起不到防止脆性破坏的缓冲作用。A . 正确B . 错误
[单选题]在非地震区,钢筋混凝土圈梁内纵筋不少于()。A .2ø8B .4ø8C .2ø12D .4ø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