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创造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不同于在认识关系中,主体必须保持对客体的理智。在文学创造中,主体对客体的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的情感关系,对于那些与人的情感不相干的客体,作家是不会关心的,一旦客体与主体发生某种诗意的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这种情感体验是非理性思考的结果。<?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其次,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的直观为思维特征,不同于认识主体对客体的概念式、逻辑思维的把握。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感性活动,主体不以概念为中介而是以形象为中介去连接客体,并始终不扬弃客体的个别性,不粉碎客体的个别形式,客体始终以具体形象向主体展现自身。所以,创作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始终是一种感性直观的思维形式。而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产物的艺术作品也必然呈现为一种具体生动的形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之间是以感性真理为联系的。  总之,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文学创造中主体把握客体的特殊心理活动形式。换言之,在文学创造中,主体的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客体关系的纽带。这就是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的特殊性。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的主客体关系?

[问答题]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的主客体关系?

  • 查看答案
  •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

    首先,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能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主体始终处于主导性、主动性的地位并显示出能动创造性特征。 其次,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是指在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中,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具体说,作家对具体客体的选择总是或明或暗地受到当时社会生活情形,包括政治的

  • 查看答案
  • 如何理解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答: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包括精神生产活动都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即发生在主客体之间的实践活动。对于抒情性文学作品的创作来说,主客体双向建构就是中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情景交融”心目相取“。也就是心中之情与眼中之景相合,相交融的过程。对于叙事性作品的创作来说,创作主体首先要受到作为创作客体,或描写对象的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思想情感向,这是客体对主体的影响,但同时,作为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也不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是带上了鲜明的主体色彩。 如何理解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 查看答案
  •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是指()。

    [多选题]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是指()。A . 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B . 主体对创作客体的选择C . 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D . 主体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的选择受社会生活的情势的规定和制约

  • 查看答案
  • 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

    [填空题] 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和()三种类型。

  • 查看答案
  • 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

    [单选题]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A.客体制约主体B.主体驱使客体C.主客体双向建构D.主客体互不关联

  • 查看答案
  • 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客体条件?

    [问答题] 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客体条件?

  • 查看答案
  •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在反映现实和表现审美感受方面的不同方式

    [多选题]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在反映现实和表现审美感受方面的不同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这几种类型。A . 现实型文学B . 理想型文学C . 象征型文学D . 想象型文学

  • 查看答案
  • 文学创造的客体

    [名词解释] 文学创造的客体

  • 查看答案
  • 如何理解文学接受活动的创造性?

    [问答题] 如何理解文学接受活动的创造性?

  • 查看答案
  •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