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某公司为响应政府号召建造一项环保工程而得到政府贴息,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不属于政府补助

B .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C .属于与综合性项目相关的政府补助

D .属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某公司为响应政府号召建造一项环保工程而得到政府贴息,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多选题] 某公司为响应政府号召建造一项环保工程而得到政府贴息,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 .不属于政府补助B .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C .属于与综合性项目相关的政府补助D .属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 查看答案
  • 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单选题]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必须建立重大责任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B.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

  • 查看答案
  • 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正确?()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正确?()A . 好的企业更多地进行产品创新而较少进行市场创新B . 好的企业更多地进行工艺创新而较少进行组织管理创新C . A+BD . 好的企业经常不断的进行组织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

  • 查看答案
  • 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正确?()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正确?()A.好的企业更多地进行产品创新而较少进行市场创新B.好的企业更多地进行工艺创新而较少进行组织管理创新C.A+BD.好的企业

  • 查看答案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3~2007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始终呈上升趋势B.2003~2007年.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始终呈上升趋势C.2005~2006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的增长率要大于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的增长率D.2003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与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非常接近

  • 查看答案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8年1-6月,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倍还多B.2007年1-6月,城镇居民用于“衣着”的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用于“衣着”的人均消费性支出的3倍还多C.2007年1-6月,农村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及“医疗保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之和不足600元D.2008年1-6月,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用于“食品”的人均消费性支出都超过各自人均消费性支出的三分之一

  • 查看答案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8年1~6月,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倍还多B.2007年1~6月,城镇居民用于“衣着”的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用于“衣着”的人均消费性支出的3倍还多C.2007年1~6月,农村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及“医疗保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之和不足600元D.2008年1~6月,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用于“食品”的人均消费性支出都超过各自人均消费性支出的三分之一

  • 查看答案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3~2007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始终呈上升趋势B.2003~2007年.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始终呈上升趋势C.2005~2006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的增长率要大于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的增长率D.2003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与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非常接近

  • 查看答案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8年1--6月,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倍还多 B.2007年1--6月,城镇居民用于“衣着”的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用于“衣着”的人均消费性支出的3倍还多 C.2007年1---6月,农村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及“医疗保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之和不足600元 D.2008年1---6月,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用于“食品&rdqu

  • 查看答案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可以用FileWriter对象作为PrintWfite类的构造方法的参数B.可以用FileOutputStream对象作为PrintWrite类的构造方法的参数C.PrintWriter类的println()方法不可以刷新输出缓冲区D.PrintWriter类的println()方法可以刷新输出缓冲区

  • 查看答案
  • 某公司为响应政府号召建造一项环保工程而得到政府贴息,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