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进行区域降水量计算时,也采用等雨量线法。假如,研究区内有三个雨量站,分别为A、B、C实测降雨量分别为Xa=500mm,Xb=600mm,Xc=700mm,等雨量线间的面积为f1=10km2,f2=15km2,f3=5km2,f4=20km2,假定雨量间隔为50mm,该研究区平均降雨量为()mm。

A . 610

B . 617

C . 627

D . 650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进行区域降水量计算时,也采用等雨量线法。假如,研究区内有三个雨量站,分别为A、B、C实测降雨量分别为Xa=500mm,Xb=600mm,Xc=700mm,等雨量线间的面积为f1=10km2,f2=15

[单选题]进行区域降水量计算时,也采用等雨量线法。假如,研究区内有三个雨量站,分别为A、B、C实测降雨量分别为Xa=500mm,Xb=600mm,Xc=700m

  • 查看答案
  • 在进行区域降水量计算时一般用算术平均法。假设一个计算区内有3个雨量站,第一个站的

    [单选题]在进行区域降水量计算时一般用算术平均法。假设一个计算区内有3个雨量站,第一个站的降雨量为100mm,第二个站为200mm,第三个站为300mm,用算术平均法计算该区域的雨量为()mm。A . 100B . 150C . 200D . 300

  • 查看答案
  • 在进行区域降水量计算时一般用算术平均法。假设一个计算区内有3个雨量站,第一个站的降雨量为100mm,第二个站为200mm,第三个站为300mm,用算术平均法计算该区域的雨量为(  )mm。

    [单选题]在进行区域降水量计算时一般用算术平均法。假设一个计算区内有3个雨量站,第一个站的降雨量为100mm,第二个站为200mm,第三个站为300mm,用算术

  • 查看答案
  • 当雨量站分布较()时,可采用等雨量线法计算流域平均雨量。

    [单选题]当雨量站分布较()时,可采用等雨量线法计算流域平均雨量。A . 密B . 稀C . 均匀D . 不均匀

  • 查看答案
  • 进行区域降雨量计算常采用3种方法:A.算术平均法B.泰森多边形法C.等雨量线法。

    [单选题]进行区域降雨量计算常采用3种方法:A.算术平均法B.泰森多边形法C.等雨量线法。3种方法的精度从高到低依次是()。A . a、b、cB . b、c、aC . c、b、aD . a、c、b

  • 查看答案
  • 降水量计算的日分界为北京时间()时。

    [填空题] 降水量计算的日分界为北京时间()时。

  • 查看答案
  • 夜间不守班的站,第二天早晨发现雨量器内有降水量(少量),但雨量计曲线为平线或缓慢

    [问答题] 夜间不守班的站,第二天早晨发现雨量器内有降水量(少量),但雨量计曲线为平线或缓慢上升,遇此情况记录如何处理?

  • 查看答案
  • 降水量站又称雨量站,是观测()的水文测站。

    [单选题]降水量站又称雨量站,是观测()的水文测站。A .降水量B .水位C .蒸发D .测流

  • 查看答案
  • 某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4,0.6,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

    [单选题]某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4,0.6,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80.0mm,乙为50.0mm,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流域平均降雨量为()A . 58.0mmB . 66.0mmC . 62.0mmD . 54.0mm

  • 查看答案
  • 相比雨量计估计降水,雷达估计降水量的优点有()。

    [多选题] 相比雨量计估计降水,雷达估计降水量的优点有()。A .时间分辨率高B .空间分辨率高C .不以地面为基础D . D.范围大

  • 查看答案
  • 进行区域降水量计算时,也采用等雨量线法。假如,研究区内有三个雨量站,分别为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