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方苹果”的启示

这是一节美术课,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吗?吃过苹果吗?”学生齐声回答:“见过,吃过!”“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画苹果,画出你们心中的苹果。”一会儿学生画好了,老师叫学生把画贴在班级后面布置好的“苹果园”里,很快“苹果园”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苹果,大的、小的、红的、绿的、圆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方苹果,老师问:“你们见过方苹果吗?”“没有!”“你们吃过方苹果吗?”“也没有!”“那是谁画的呀?”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是我画的!”老师问:“你为什么把苹果画成方的呢?…‘因为我们全家都爱吃苹果,妈妈削苹果经常滚到地上都是我去捡,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容易滚了。再说爸爸都是一箱一箱的买,方苹果也比圆苹果装得更多!”老师说:“听你这么一说,连老师都觉得方苹果不错,但是现在世上还没有方苹果,老师相信,你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一定会培育出与众不同的方苹果!”

(1)这位教师的教学有何优点?

(2)联系材料分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方苹果”的启示这是一节美术课,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吗?吃过苹果

[主观题]“方苹果”的启示这是一节美术课,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吗?吃过苹果吗?”学生齐声回答:“见过,吃过!”“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画苹果,画出你们心中的苹果。”一会儿学生画好了,老师叫学生把画贴在班级后面布置好的“苹果园”里,很快“苹果园”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苹果,大的、小的、红的、绿的、圆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方苹果,老师问:“你们见过方苹果吗?”“没有!”“你们吃过方苹果吗?”“也没有!”“那是谁画的呀?”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是我画的!”老师问“你为什么把苹果画成方的呢?”“因为我

  • 查看答案
  • 案例:阅读下列教学片段,回答问题。在学习完幻灯片制作后,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

    [案例分析题] 案例:阅读下列教学片段,回答问题。在学习完幻灯片制作后,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自我展示”为主题制作一个演示文稿。下课之前老师让学生展示作品,有几个学生展示完后,钱老师大发雷霆:“就几张照片就完了?我们学过的动画设计,版式设计哪去了?这种幻灯片和Word又有什么区别?你们能不能有点创意?”学生们感到很奇怪,纷纷嘀咕:“你又没规定要求。问题:(1)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学生作品不符合教师要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得学生更加明确如何制作好作品?请给出你的改进方案。(3)

  • 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这是一所中学的一节有关师生关系的心理学课,围绕着"我们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这是一所中学的一节有关师生关系的心理学课,围绕着"我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和"我们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这个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了共识:我们喜欢的老师一定是待人公平的,不会因为成绩的差异把同学分为三六九等;我们喜欢的老师一定是有爱心的,他真诚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善于和大家沟通而不仅仅借助自己老师的权威以势压人;我们喜欢的老师一定是认真负责的,对每一个同学都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轻易宣判某一个人的"发展

  • 查看答案
  • 案例:阅读下列教学片段,回答问题。李老师在“数据的处理与统计”一节课的教学中,首

    [案例分析题] 案例:阅读下列教学片段,回答问题。李老师在“数据的处理与统计”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演示如何插入、移动、删除工作表,随后演示了一些常用公式的应用方法,并布置了层次学习任务。第一层任务: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第二层任务: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很多同学在完成第一层任务后,都觉得第二层任务难度太大,甚至导致某些同学放弃了操作。问题:(1)李老师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 查看答案
  • 第一节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然

    [试题]第一节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然后将答案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请注意问题后的字数要求)。[1]One out of many important things for the whole family to do is to have dinner together. Researchers began reporting the benefits of family dinner about a decade ago, focusing mainl

  • 查看答案
  • 请仔细阅读以下两个镜头,并回答问题。中学美术《十二色相环》【镜头一】播放PPT课

    [问答题] 请仔细阅读以下两个镜头,并回答问题。中学美术《十二色相环》【镜头一】播放PPT课件《森林之歌》。“同学们,请看这四张森林的图片,它们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森林呢?对了,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在自然环境中,繁茂多姿的森林随着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会显现出那么丰富的色彩变化呢?”【镜头二】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感受色彩,引出讲解色彩知识的新课《十二色相环》。教师讲解了色相环的色彩原理。三原色是什么,将红、橙、黄、绿、蓝、紫等秩序等差环列起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在与学生互动中,学生明白了色相、明度、纯度的

  • 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

    [主观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他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偶尔回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在学校,他破坏课堂纪律,不交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但他喜欢运动,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1)简析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2)联系材料分析班主任应如何对李某进行教育。

  • 查看答案
  •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以下是三位教师在进行“燃烧和灭火”一节的教学时引入环

    [问答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以下是三位教师在进行“燃烧和灭火”一节的教学时引入环节的设计方案。方案一:教师给学生预备了实验用品,包括:酒精灯、火柴、纸条、煤块、小石块、坩埚钳。教师给学生的任务是:每组从实验用品中选定一种物质为操作对象,在30s内动手让这种物质燃烧,并且当教师数到30s时燃烧要恰好停止。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感受,讨论:你是怎么让物品燃烧的?燃烧的物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熄灭的?燃烧和灭火的条件是什么?方案二: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多届奥运会火炬的点火方案,如悉尼奥运会的水下点火,

  • 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广东××市学生小敏被老师关了差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广东××市学生小敏被老师关了差不多整整一天,6名老师轮番盘问她有没有偷钱。在此期间老师还报了警,警察过来查询,没有发现小敏有偷盗嫌疑,但老师们仍然不肯放过她。这么多老师显然都一致认为,小敏在撒谎。她曾被音乐课老师安排去办公室拿歌单,随后音乐老师发现自己抽屉里的2000元不见了。放学前,老师威胁要把她送到警察局,小敏终于承认自己偷了钱。然后她从五楼跳下来。最后,音乐老师发现了自己记忆错误,那2000元自始至终躺在另外一个抽屉里。问题:试从教师

  • 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中国儒学史论》材料二明清之际进

  • 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方苹果”的启示 这是一节美术课,老师对学生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