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 《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

B . 《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

C . “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

D . 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多选题]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查看答案
  •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及大批亲胡官员,

    [单选题]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及大批亲胡官员,进而废除(),并宣布“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行政机构。A . 宰相制度B . 翰林院制度C . 内阁制度D . 军机处

  • 查看答案
  • 明朝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行省制度,设立()。同时设提刑按察使司

    [单选题]明朝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行省制度,设立()。同时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刑狱、军事,合称“三司”。A . 巡抚B . 都督C . 宣政院D . 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答案
  • 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

    [单选题]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A . 能鼓励垦荒B . 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C . 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D . 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 查看答案
  • 洪武时期朱元璋于洪武四年、十四年、十七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屡颁海禁令,甚至下令

    [主观题]洪武时期朱元璋于洪武四年、十四年、十七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屡颁海禁令,甚至下令“()”。对于违禁者及私行放禁的滨海军卫官兵,都要处以严刑。

  • 查看答案
  • 洪武时期朱元璋于洪武四年、十四年、十七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屡颁海禁令,甚至下令

    [填空题] 洪武时期朱元璋于洪武四年、十四年、十七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屡颁海禁令,甚至下令“()”。对于违禁者及私行放禁的滨海军卫官兵,都要处以严刑。

  • 查看答案
  • 明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令在乡社中设立(),"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

    [主观题]明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令在乡社中设立(),"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 查看答案
  • 明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令在乡社中设立(),"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填空题] 明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令在乡社中设立(),"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 查看答案
  • 明代自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至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共277

    [试题]明代自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至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共277年。这是中国文学从中古走向近代的转型时期。其突出特征不包括()A. 以普通市民思想观念为主体的作品主题空前成熟B. 为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得到了空前的成熟和发展C. 波及和渗透到诗文等传统文学样式D. 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散文与骈文的争奇斗艳

  • 查看答案
  •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诏罢各处铁冶,令民得自采炼,而岁输课程,每三十分取

    [单选题]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诏罢各处铁冶,令民得自采炼,而岁输课程,每三十分取其二”。这一规定()A .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产生B .使官营手工业被废止C .有利于民营矿冶业的发展D . D.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

  • 查看答案
  •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