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20)(本小题满分12分)

某车间甲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4名女工人;乙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6名女工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层内采用不放回简单随即抽样)从甲、乙两组中共抽取4名工人进行技术考核。

(Ⅰ)求从甲、乙两组各抽取的人数;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工厂有工人1000名,其中250名工人参加过短期

[试题](19)(本小题满分12分)某工厂有工人1000名,其中250名工人参加过短期培训(称为A类工人),另外750名工人参加过长期培训(称为B类工人).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按A类,B类分二层)从该工厂的工人中共抽查100名工人,调查他们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指一天加工的零件数).(Ⅰ)A类工人中和B类工人各抽查多少工人?

  • 查看答案
  • (Ⅱ)求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

    [试题](Ⅱ)求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

  • 查看答案
  • 某车间原有男工人是女工人的 11£¯4倍,后来又调来 2名女工人,现在男工人是女

    [单选题]某车间原有男工人是女工人的 11/4倍,后来又调来 2名女工人,现在男工人是女工人的1 1/5倍,这个车间有男工人多少人?( )A. 30 B. 38 C. 46 D. 60

  • 查看答案
  • 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约1~3小时,20余名工人中有10多名

    [单选题]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约1~3小时,20余名工人中有10多名工人出现恶心、上腹痛、剧烈呕吐、腹泻等,不发烧,首先应考虑的食物中毒是A.沙门氏茵属食物中毒B.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C.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D.亚硝酸盐食物中毒E.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

  • 查看答案
  • 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约1~3h。20余名工人中有10多名工

    [单选题,A2型题] 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约1~3h。20余名工人中有10多名工人出现恶心、上腹痛、剧烈呕吐、腹泻等。不发烧,首先应考虑的食物中毒是()A .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B .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C .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D .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E . 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

  • 查看答案
  • 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1~3小时,20余名工人中10多名工人

    [单选题]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1~3小时,20余名工人中10多名工人出现恶心、上腹痛、剧烈呕吐、腹泻等,不发热,首先应考虑的食物中毒是A.沙门菌菌属食物中毒B.亚硝酸盐食物中毒C.副溶血型弧菌食物中毒D.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E.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

  • 查看答案
  • 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1~3小时,20余名工人中10多名工人

    [单选题]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1~3小时,20余名工人中10多名工人出现恶心、上腹痛、剧烈呕吐、腹泻等,不发热,首先应考虑的食物中毒是( )。A.沙门菌菌屑食物中毒B.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C.副溶血型弧菌食物中毒D.亚硝酸盐食物中毒E.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

  • 查看答案
  • 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1~3小时,20余名工人中10多名工人

    [单选题,A1型题] 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1~3小时,20余名工人中10多名工人出现恶心、上腹痛、剧烈呕吐、腹泻等,不发热,首先应考虑的食物中毒是()A . 沙门菌菌屑食物中毒B .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C . 副溶血型弧菌食物中毒D .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E . 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

  • 查看答案
  • 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1~3小时,20余名工人中10多名工人

    [单选题]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1~3小时,20余名工人中10多名工人出现恶心、上腹痛、剧烈呕吐、腹泻等,不发热,首先应考虑的食物中毒是()A . 沙门菌菌屑食物中毒B .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C . 副溶血型弧菌食物中毒D .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E . 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

  • 查看答案
  • 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1~3h,20余名工人中10多名工人出

    [单选题,A1型题] 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1~3h,20余名工人中10多名工人出现恶心、上腹痛、剧烈呕吐、腹泻等,不发热,首先应考虑的食物中毒是()A . 沙门菌菌属食物中毒B .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C . 副溶血型弧菌食物中毒D .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E . 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

  • 查看答案
  • (20)(本小题满分12分) 某车间甲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4名女工人;乙组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