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913年,()在普朗克量子假说与卢瑟福原子行星的基础上,提出氢原子结构模型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圆满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定态结构与氢原子光谱。

A .海森堡

B .泡利

C .薜定谔

D .玻尔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1913年,()在普朗克量子假说与卢瑟福原子行星的基础上,提出氢原子结构模型和氢

[单选题]1913年,()在普朗克量子假说与卢瑟福原子行星的基础上,提出氢原子结构模型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圆满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定态结构与氢原子光谱。A.海森堡B.泡利C.薜定谔D.玻尔

  • 查看答案
  • 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

    [主观题]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

  • 查看答案
  •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

    [填空题]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查看答案
  • 1913年玻尔将原子有核模型与()的能量子假说结合起来,提出了原子的()轨道模型

    [填空题] 1913年玻尔将原子有核模型与()的能量子假说结合起来,提出了原子的()轨道模型。

  • 查看答案
  • 1913年玻尔将原子有核模型与()的能量子假说结合起来,提出了原子的()轨道模型

    [主观题]1913年玻尔将原子有核模型与()的能量子假说结合起来,提出了原子的()轨道模型。

  • 查看答案
  • 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主观题]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 查看答案
  • 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

    [主观题]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

  • 查看答案
  • 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上氢原子间的引力是

    [单选题]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上氢原子间的引力是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分子间结合力

  • 查看答案
  • 玻尔提出的氢原子结构理论主要依据的现象是()

    [单选题]玻尔提出的氢原子结构理论主要依据的现象是()A .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B . 中子轰击铀核产生裂变的现象C . 原子核的天然放射性现象D . 低压氢气放电管中的氢气在高电压作用下发光,产生线状谱线的现象

  • 查看答案
  • 某中学教师在讲“原子结构”的相关内容时,首先展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这位教师运

    [单选题]某中学教师在讲“原子结构”的相关内容时,首先展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这位教师运用了()创设情境。A . 实验B . 化学问题C . 化学史和科技成果D . 学生的认知矛盾

  • 查看答案
  • 1913年,()在普朗克量子假说与卢瑟福原子行星的基础上,提出氢原子结构模型和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