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

[单选题]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A . ①②B . ①④C . ②③D . ③④

  • 查看答案
  • 201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2010年以来俄罗斯总

    [单选题]201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2010年以来俄罗斯总统首次访日,也是普京时隔11年再次踏上日本土地,引起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俄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领土问题至今仍未解决。分析认为,日本希望俄罗斯能在领土问题谈判上有实质性进展,而俄罗斯只想加强与日本的经济合作,以打开西方国家制裁的突破口。两国各有所求,双方关系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A . 12月13日B . 12月14日C . 12月15日D . 12月16日

  • 查看答案
  • 2013年,新华社莫斯科3月24日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圆满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

    [单选题]2013年,新华社莫斯科3月24日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圆满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24日离开莫斯科前往坦桑尼亚访问。访问坦桑尼亚后,习近平还将对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件事说明国家领导人扮演了的重要角色是()A . 人际关系B . 信息传递和决策者C . 人际关系和信息传递D . 决策制定

  • 查看答案
  • 1996年4月24日至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5日,中俄双

    [单选题]1996年4月24日至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5日,中俄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A . 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B . 全面伙伴关系C .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查看答案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

    [单选题]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 .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B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C .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D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 查看答案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

    [单选题]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 查看答案
  • 1996年,俄罗斯对其军事战略进行调整,()战略正式出台

    [单选题]1996年,俄罗斯对其军事战略进行调整,()战略正式出台A . 先发制人B . 现实遏制C . 战略威慑D . 专守防卫

  • 查看答案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最初是指:()

    [单选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最初是指:()A . 黄河B . 淮河C . 长江D . 汾河

  • 查看答案
  • 据道光年间外交史料编纂情况统计,道光十年(1830年)至二十年(1840年)之间

    [单选题]据道光年间外交史料编纂情况统计,道光十年(1830年)至二十年(1840年)之间,“天朝”一词比“中国”词使用多,道光二十年后,“中国”一词使用频率明显增加。这一变化()①受鸦片战争惨败的影响而产生②为和太平天国政权相区别而使用③反映传统的天下意识被完全抛弃④说明近代的国家观念在逐步形成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 D.①④

  • 查看答案
  •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反映了()对教育目的的基本

    [主观题]“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反映了()对教育目的的基本主张。

  • 查看答案
  •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