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

A .新航路开辟

B .工业革命的完成

C .殖民扩张的加剧

D .鸦片战争的爆发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其含义是()

[单选题]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其含义是()A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B . 欧洲开始早期殖民扩张C .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D . 近代自然科学勃然而兴

  • 查看答案
  • 15世纪到16世纪之交,欧洲各国地租的主要形式是货币地租;1581年,明朝张居正

    [单选题]15世纪到16世纪之交,欧洲各国地租的主要形式是货币地租;1581年,明朝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规定改用银两收税;上述现象说明当时西欧与中国()。A.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B.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中国与西欧的联系加强D.商品经济有了发展

  • 查看答案
  • 15世纪到16世纪之交,欧洲各国地租的主要形式是货币地租;1581年,明朝张居正

    [单选题]15世纪到16世纪之交,欧洲各国地租的主要形式是货币地租;1581年,明朝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规定改用银两收税;上述现象说明当时西欧与中国()。A .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B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 . 中国与西欧的联系加强D . 商品经济有了发展

  • 查看答案
  • 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

    [单选题]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美洲新航路开辟B .金银大量流入C .货币购买力下降D . D.世界市场形成

  • 查看答案
  • 17世纪中期女装衬衫的特点。

    [问答题] 17世纪中期女装衬衫的特点。

  • 查看答案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初期,欧洲开辟了新贸易航线,中国瓷器

    [单选题]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初期,欧洲开辟了新贸易航线,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运往欧洲。300多年来欧洲各国从仿造中国瓷器到结合欧洲文化,创造出了令人难忘的欧洲瓷器工业发展史。这体现了()。①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传统文化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

  • 查看答案
  • 公元2世纪到16世纪的西方哲学叫做中古哲学

    [判断题] 公元2世纪到16世纪的西方哲学叫做中古哲学A . 正确B . 错误

  • 查看答案
  • 国际现代康复医学始于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

    [单选题]国际现代康复医学始于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E.20世纪末期

  • 查看答案
  •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系统科学地总结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的

    [单选题]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系统科学地总结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是()。A . 《农政全书》B . 《齐民要术》C . 《天工开物》D . 《农经》

  • 查看答案
  • 17世纪中期,皇太极将女真更名为“满族”。()

    [主观题]17世纪中期,皇太极将女真更名为“满族”。()

  • 查看答案
  •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