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该场地中乙类建筑的最小避让距离为(  )m。

A.200

B.300

C.400

D.500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某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该场地中乙类建筑的最小避让距离应为()

[单选题]某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该场地中乙类建筑的最小避让距离应为()。A . 200mB . 300mC . 400mD . 500m

  • 查看答案
  •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场地的某多层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场地的某多层砌体房屋墙下条形基础埋深为2.0m,地下水位为-5.0m,工程地质及标贯实验数值见图12.4.1所示。试问:判定该场地土的液化等级为下列()项。()A . ICE=6,轻微B . ICE=16,中等C . ICE=22,严重D . ICE=28,严重

  • 查看答案
  • 某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I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确定其抗震构造措施时,应按()度设防烈度要求处理。

    [单选题]某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I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确定其抗震构造措施时,应按()度设防烈度要求处理。A.6B.7C.8D.9

  • 查看答案
  • 某高层建筑采用全部落地的现浇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场地,乙类建筑,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某高层建筑采用全部落地的现浇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场地,乙类建筑,房屋高度82m。某剪力墙截面如下图所示,底层墙厚bw=350mm,顶层墙厚bw=250mm。采用C35级混凝土,纵向钢筋和箍筋分别采用HRB335()和HPB235(Φ)级钢筋。A . 该建筑底层层高为5m。验算底层剪力墙稳定的计算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试问,满足剪力墙墙肢稳定要求时,作用于墙顶组合的等效竖向均布荷载最大设计值q(kN/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查看答案
  •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场地为Ⅰ类时,丙类建筑应允许按()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单选题]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场地为Ⅰ类时,丙类建筑应允许按()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A . 7度B . 8度C . 9度D . 应进行专门论证

  • 查看答案
  • 抗震设防烈度为()的重大工程场地应进行活动断裂勘察。()

    [单选题]抗震设防烈度为()的重大工程场地应进行活动断裂勘察。()A . ≥6度B . ≥7度C . ≥8度D . ≥9度

  • 查看答案
  • 某建筑场地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为Ⅲ类,设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某建筑场地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在该场地上拟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15000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9s(已考虑周期折减系数),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基础顶面处相应于多遇地震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最接近下列()项。()A . 6450B . 6650C . 9550D . 9650

  • 查看答案
  • 某建筑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某建筑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覆盖层厚度为20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为245m/s,结构自振周期为0.5s,阻尼比为0.04。试问: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相应于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下列()项。()A . 0.26B . 0.21C . 0.18D . 0.14

  • 查看答案
  •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下列情况中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的是(  )。

    [多选题]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下列情况中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的是(  )。A.抗震设防烈

  • 查看答案
  •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下列情况中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的是()。

    [多选题]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下列情况中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的是()。A.抗震设防烈度小于

  • 查看答案
  • 某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该场地中乙类建筑的最小避让距离为(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