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土层表面以上有大面积的地表水体,从地表向下有两层土层,依次是透水层、不透水层。当地表水位升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水位上升(下降),则土层自重应力上升(下降)

B.地表水位下降(上升),则土层自重应力上升(下降)

C.地表水位升降,透水层自重应力不变

D.地表水位上升,不透水层的自重应力下降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土层表面以上有大面积的地表水体,从地表向下有两层土层,依次是透水层、不透水层。当地表水位升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土层表面以上有大面积的地表水体,从地表向下有两层土层,依次是透水层、不透水层。当地表水位升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表水位上升(下降),则土层

  • 查看答案
  • 土层表面以上有大面积的地表水体,从地表向下有两层土层,依次是透水层、不透水层。当地表水位升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土层表面以上有大面积的地表水体,从地表向下有两层土层,依次是透水层、不透水层。当地表水位升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表水位上升(下降),则土层

  • 查看答案
  • 大面积地表水体的水位上升时,地表水下土体(均为透水层)中某点的自重应力()。

    [单选题]大面积地表水体的水位上升时,地表水下土体(均为透水层)中某点的自重应力()。A . 减小B . 增大C . 不变D . 先增后减

  • 查看答案
  • 自流泉来源于A、地表B、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C、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D、岩石间的裂隙

    [单选题]自流泉来源于A.地表B.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C.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D.岩石间的裂隙E.溶洞

  • 查看答案
  • 某大面积饱和软土层.厚度H=10m,下卧层为不透水层。现采用砂井堆载预压法进行预

    [单选题]某大面积饱和软土层.厚度H=10m,下卧层为不透水层。现采用砂井堆载预压法进行预压,砂井打到不透水层顶面,砂井的直径为35cm,砂井的间距为200cm,以正三角形布置。已知土的竖向固结系数Cv=1.6×l0-3cm2/s,水平向固结系数Ch=3.0×10-3cm2/s。求井径比n()。A .6.65B .8.06C .11.29D .15.78

  • 查看答案
  • 某地基地表至4.5深度内为砂土层,4.5~9.0m为黏土层,其下为不透水页岩。地

    [问答题] 某地基地表至4.5深度内为砂土层,4.5~9.0m为黏土层,其下为不透水页岩。地下水位距地表2.0m。已知水位以上砂土的平均空隙比为0.52,平均饱和度为37%,黏土的含水量为42%,砂土和黏土的相对密度均为2.65。现设计一基础,基础底面位于地表以下3m处。建筑物荷载在黏土层顶面和底面产生的附加应力分别为100kPa和40kPa,从固结试验中得知黏土层对应于50、100、200kPa固结压力的空隙比分别为1.02、0.922、0.828。试求该黏土层可能产生的最终沉降量。

  • 查看答案
  • 某地基地表至4.5m深度为砂土层,4.5~9.0m为黏土层,其下为不透水页岩。地

    [问答题] 某地基地表至4.5m深度为砂土层,4.5~9.0m为黏土层,其下为不透水页岩。地下水位距地表2.0m。已知水位以上砂土的平均孔隙比为0.52,平均饱和度为37%,黏土的含水量为42%,砂土和黏土的相对密度均为2.65。试计算地表至黏土层底面范围内的竖向总应力,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并绘制相应的应力分布图。(取γw=9.81kN/m3)

  • 查看答案
  • 当地表水体和松散强含水层下无隔水层时,开采浅部煤层以及在采厚大、含水层水量丰富,

    [填空题] 当地表水体和松散强含水层下无隔水层时,开采浅部煤层以及在采厚大、含水层水量丰富,水体与煤层的间距小于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时,应采用控制裂隙带()的开采方法。

  • 查看答案
  • 厚度为6m的饱和粘土层,其下为不透水层,上为透水砂层。已知粘土的竖向固结系数Cv

    [问答题] 厚度为6m的饱和粘土层,其下为不透水层,上为透水砂层。已知粘土的竖向固结系数Cv=4.5*10-3cm2/s,r=16.8kN/m3,地表瞬时加一无限均布荷载p=120kpa,计算:(1)若粘土层在自重下已完成固结,然后施加p,求粘土层达到50%固结度所需要的时间(2)若粘土层在自重下未完成固结,然后施加p,求粘土层达到50%固结度所需要的时间

  • 查看答案
  • 浅层地下水是指A、位于地表面以下的水B、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的水C、位于第一个

    [单选题]浅层地下水是指A.位于地表面以下的水B.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的水C.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水D.位于地层中的水E.泥沙层中含有的水

  • 查看答案
  • 土层表面以上有大面积的地表水体,从地表向下有两层土层,依次是透水层、不透水层。当地表水位升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