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下面对颅脑增强扫描的叙述错误的是()A . 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B . 平扫后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C . 直接增强扫描是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D . 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部位而定E . 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
[单选题]关于扫描方式描述正确的是()A . 分为逐层扫描和容积扫描B . 分为普通扫描、增强扫描和特殊扫描C . 血管内不注射对比剂的CT扫描D . 分为低剂量扫描、灌注成像和血管成像E . 又称能量成像
[单选题]冠状动脉CTA在临床应用广泛,关于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CTA的适应证错误的是()A . 长期不明原因胸痛,其他检查无异常者B . 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C . 窦性心动过缓D . 可疑冠状动脉存在解剖变异者E . 可疑冠状动脉狭窄
[单选题]沿感兴趣结构划一条曲线,然后沿曲线重建的是()A . MPRB . CPRC . MIPD . SSDE . VR
[单选题]患者,男,47岁,近期渐进性消瘦,偶感无力及肝区疼痛,皮肤轻度黄染,B超查体发现肝占位。实验室检查AFP1029(0~7ng/ml),白细胞正常。为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需进行的检查是()。A . CT平扫B . CT增强C . CT平扫+增强D . MRI平扫E . MRI增强F . DSA
[单选题]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地域分布特征,影像学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咽部CT增强扫描,下列错误的是()A . 咽部肿瘤或炎症均需做增强扫描B . 对比剂用量60~100mlC . 静脉注射D . 流速2.5~3mlE . 扫描延迟时间20~25秒
[单选题]利用全部体素的深度和透过度信息成像()A . MPRB . CPRC . MIPD . SSDE . VR
[单选题]胰腺增强扫描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为()A . 25~30秒B . 35~40秒C . 60~70秒D . 65~75秒E . 2~3分钟
[单选题]CT扫描对复杂骨关节结构显示清晰。关于骨关节CT扫描,下列错误的是()A . 骨折CT扫描可以显示碎骨片及移位情况B . 骨关节外伤CT扫描可以显示出血、血肿、异物及邻近器官情况C . 可观察和显示肿瘤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及血供情况D . 骨髓炎、骨结核、骨缺血性坏死可行CT检查E . CT不能显示半月板的形态、密度
[单选题]患者,男,25岁,车床工,钢件加工中碎屑飞溅突感左眼剧痛、视物模糊。患者首选影像学检查为()A . 眼眶X线片B . 眼球超声C . 眼部CTD . 眼部MRIE . 眼底血管造影
[单选题]肾脏增强扫描分泌期扫描延迟时间为()A . 25~30秒B . 35~40秒C . 60~70秒D . 65~75秒E . 2~3分钟
[单选题]关于CT的扫描方式。颅底骨折应首选()。A . 重叠扫描B . 目标扫描C . 延迟扫描D . 高分辨率CT扫描E . CT脑灌注扫描
[单选题]观察半月板采用()A . 层厚1mm,间距1mmB . 层厚2~3mm,间距2~3mmC . 层厚2mm,间距2mmD . 层厚5mm,间距5mmE . 层厚10mm,间距10mm
[单选题]患者女,69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偶有头晕。查体双侧膝反射(++),踝反射(+)。左侧巴宾斯基征(+),右侧巴宾斯基征(+)。CT显示胸8椎体左后方椎管内有一大小1.1cm×1.2cm×2.0cm的高密度肿块影,CT值约47HU,边界较清楚,相应椎管容积减少。若患者还需进一步检查,下一步应做()。A . B超B . MRIC . DSAD . X线E . X线造影F . PET-CT
[单选题]患者女,16岁,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部疼痛,下蹲及劳累时明显,休息及简单活动后稍缓解,无皮肤发红、发热、肿胀,未行特殊治疗。近3天来疼痛进行性加重,以夜间明显,影响正常生活。CT示左侧股骨干骺端骨质破坏呈混杂密度,骨皮质破坏不完整,可见骨膜三角,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破坏区沿股骨干长轴发展,范围约9cm,部分骺线显示模糊。依据以上临床表现及CT检查所示,该患者疾病考虑为()。A . 股骨软骨肉瘤B . 股骨骨肉瘤C . 股骨转移瘤D . 股骨骨巨细胞瘤E . 股骨软骨瘤F . 股骨骨母细胞
[单选题]颈部血管造影造影剂注入为()A . 对比剂总量80~100ml,流速3~4ml/s,扫描延迟时间15~20秒B . 对比剂总量60~100ml,流速2~2.5ml/s,扫描延迟时间30~35秒C . 对比剂总量60~80ml,流速5.0ml/s,然后以5.0ml/s的速度注入30ml生理盐水D . 对比剂总量60~80ml,流速3.0ml/s,扫描延迟时间15~18秒E . 对比剂总量60~100ml,流速2.5~3ml/s,扫描延迟时间20~25秒
[单选题]患者,男,25岁,车床工,钢件加工中碎屑飞溅突感左眼剧痛、视物模糊。影像学检查范围是()A . 从眶底到眶顶B . 从听眦线到头顶C . 从下颌髁突后缘至岩锥后外侧D . 从硬腭至额窦E . 从蝶窦床突上至硬腭上缘
[单选题]患者,男,25岁,车床工,钢件加工中碎屑飞溅突感左眼剧痛、视物模糊。扫描参数最佳为()A . 层厚1mmB . 层厚1~2mmC . 层厚7mmD . 层厚3~5mmE . 层厚10mm
[单选题]患者男,52岁,既往体健,家人发现其答非所问、不认识家人、不知身在何处7h。查体:意识清楚,精神不振,构音清楚,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判断力下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正常,双眼球各方向活动正常,无眼球震颤,无眼球凝视。面部感觉检查不合作,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5级。深、浅感觉检查不合作。双肱二头肌反射(++),双膝腱反射(++)。左侧病理征阳性。体温37.9℃,颈部无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CT示左侧颞顶叶可见团块状混杂等
[单选题]按表面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处理,将超过预设的CT阈值的相邻像素连接而重组成图像的是()A . MPRB . CPRC . MIPD . SSDE . VR
[单选题]肘关节扫描常规采用()A . 层厚1mm,间距1mmB . 层厚2~3mm,间距2~3mmC . 层厚2mm,间距2mmD . 层厚5mm,间距5mmE . 层厚10mm,间距10mm
[单选题]关于重建和重组的描述错误的是()A . 重建的图像总是横断位B . 重建的图像可以是冠状位或矢状位C . 重组的图像可以是冠状位或矢状位D . 重组不涉及原始数据E . 重组是在重建图像的基础上形成的
[单选题]颈部CT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是()。A . 25~30sB . 10~15sC . 35~40sD . 20sE . 40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关于颅脑扫描基线和应用,错误的是()A . 听眦线是外耳孔与眼外眦的连线B . 头部CT检查常以此听眦线作为扫描基线C . 听眉线是眉上缘的中点与外耳道的连线D . 经听眉线扫描的图像对眼窝、中颅凹和后颅凹上部显示较好E . 听眶线是眶下缘与外耳道的连线
[多选题] 患者,男,80岁,因左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入院,行腹部B超检查时,发现右肾下极一偏强回声实性团块。CT示右肾下极见一类圆形低密度肿块,轻度凸出于肾脏轮廓,边界不清,直径约3.0cm,CT值约23HU,内部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病灶于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后呈相对低密度。扫描层面腹主动脉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肾错构瘤与该患者所得疾病在CT表现上的区别在于()。A . 密度混杂不均B . 存在脂肪组织C . 强化均匀D . 不均匀强化或中度强化E . 边界清楚F . 边界不清
[单选题]腹膜后腔CT扫描范围为()A . 从膈顶扫描至肝右下角B . 从肝门至胰腺扫描完整C . 从起始扫描到肾脏中部D . 从肝门到髂前上棘E . 从肾上极扫描到肾下极
[单选题]肩关节及髋关节的扫描常规采用()A . 层厚1mm,间距1mmB . 层厚2~3mm,间距2~3mmC . 层厚2mm,间距2mmD . 层厚5mm,间距5mmE . 层厚10mm,间距10mm
[单选题]CT扫描对复杂骨关节结构显示清晰。关于双肩关节CT扫描,下列错误的是()A . 采用仰卧位B . 头先进C . 双上臂上举置于头两侧D . 身体置于床面正中E . 需扫描定位像定位
[单选题]关于体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 . 又称像元B . CT扫描根据体层设置的厚度、矩阵的大小,能被CT扫描的最小单位C . 构成CT图像的最小单位D . 是二维平面的E . CT扫描后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
[单选题]肾脏增强扫描皮质期扫描延迟时间为()A . 25~30秒B . 35~40秒C . 60~70秒D . 65~75秒E . 2~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