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易位是()A . 当某一染色体发生两次断裂后,其中间节段倒转180°再重接B . 从某个染色体断下的节段接到另一染色体上C . 在同一染色体内染色单体交换D . 在不同染色体间染色单体交换E . 染色体发生一次或多次断裂而不重接
[单选题]体外试验方法常用()A . 游离器官B . 原代培养细胞C . 细胞器D . CHOE . 以上都是
[单选题]《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规定。文化娱乐场所动态噪声不超过()A . 75dBA.B . 85dBA.C . 95dBA.D . 80dBA.E . 70dBA.
[单选题]两样本均数比较的f检验.P<0.05,按α=0.05水准,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若推断有误。则犯第一类错误的概()A . P<0.05B . P>0.05C . P=0.05D . P=0.95E . P未知
[单选题]在队列研究中。结局的确切概念是指()A . 统计检验结果B . 暴露属性的分组结果C . 观察中出现了预期结果的事件D . 观察期限的终止时间E . 研究队列中存在的混杂结果
[单选题]卫生毒理学中较为常见的剂量一反应曲线为()A . 直线B . 抛物线C . S形曲线D . 对数曲线E . 正态曲线
[单选题]制定安全系数应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 . 绝对毒性B . 水溶性C . 蓄积作用大小D . 毒作用带E . 接触机会
[单选题]属于间接致癌物的是()A . 铬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双氯甲醚B . 镍及其化合物、石棉、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双氯甲醚C . 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D . 石棉E . 双氯甲醚
[单选题]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性有害因素不包括()A . 森林脑炎病毒B . 流行性乙脑病毒C . 炭疽杆菌D . 布氏杆菌E . 禽流感病毒
[单选题]一般情况下,t分布中,双侧t0.05v()A . 大于1.96B . 小于1.96C . 大于2.58D . 小于2.58E . 以上都不正确
[单选题]光复活所依赖的酶为()A . 切除核苷酸酶B . DNA糖基酶C . DISA聚合酶D . 光裂合酶E . 细胞色素P-450
[单选题]危害认定是()A . 从定性角度确定外源化学物是否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及损害的程度和性质B . 以损害作用评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及接触评定的各种参数为依据,对外源化学物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作出估计C . 以化学品的毒理学资料及危险度评定为依据,结合其他有关因素和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法规,对化学品进行卫生管理D . 从定量角度确定机体可能接触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机体损害程度的关系E . 确定人类实际接触的剂量及情况
[单选题]某物质经蓄积毒性试验后得出K<1。一般根据蓄积系数分级标准来评价外源化学物的蓄积毒性可认为该化合物的蓄积作用分级为()A . 高度蓄积B . 明显蓄积C . 中等蓄积D . 轻度蓄积E . 无蓄积
[单选题]CO染毒大鼠中100只有40只发生死亡,此为()A . 效应B . 反应C . 剂量-效应关系D . 剂量-反应关系E . 有的个体不遵循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规律
[单选题]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主要是().A . 找出易感人群B . 作为职业病赔偿的依据C . 确定环境监测的范围D . 找到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与潜在发病间的联系E . 确定剂量-效应关系
[单选题]有关化学物的联合作用中相加作用和独立作用的区别,正确的解释是()A . 一般相加作用指反应相加模型,而独立作用指剂量相加模型B . 一般相加作用指剂量相加模型,而独立作用指反应相加模型C . 两者都是剂量相加模型D . 两者都是反应相加模型E . 毒理学上反应相加和剂量相加的概念并无严格差别
[单选题]已知男性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现欲比较甲乙两地居民的钩虫感染率,但甲地的人口女多于男,而乙地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为()A . 两个率比较的X2检验B . 不具可比性,不能比较C . 分性别进行比较D . 对性别进行标化后再比较E . 两个率比较的μ检验
[单选题]男性患者28岁。农民1998年夏季因在田间喷洒农药,突然晕倒在地,急诊入院。体检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消失.多汗;流涎,全身抽搐,语言不清,血压18/12.5kPa(135/94mmHg)。排除由于误食药物或有毒物应做如下检查()A . 化验患者的胃内容物及排泄物(含有机磷)B . 详细询问有机磷农药接触史(接触过)C . 溶血试验(+)D . 复能剂诊断性治疗(有效)E . 以上都应进行
[单选题]下列哪种后果不是生殖细胞突变引起的()A . 显性致死B . 显性遗传病C . 隐陛致死D . 隐性遗传病E . 癌症
[单选题]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分化、组织形成过程的发育毒性研究的是()A . 大鼠全胚胎培养B . 胚胎细胞微团培养C . 小鼠胚胎干细胞试验D . 致畸试验E . 发育毒性的体内预筛试验
[单选题]在我国现行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中,列入第三阶段的毒理学试验通常包括()A . 蓄积试验、致突变试验B . 亚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试验C . 慢性毒性试验、致癌试验D . 急性毒性试验、皮肤粘膜试验E . 短期喂养试验、代谢试验
[单选题]外源化学物经皮肤途径吸收主要通过()A . 主动转运B . 简单扩散C . 滤过D . 载体扩散E . 吞噬作用
[单选题]对外源化学物生殖发育毒性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 . 亚慢性及慢性试验中有剂量效应关系的化合物有生殖发育毒性B . 一般毒性大的化合物,产生生殖发育毒性的可能性就大C . 生殖发育过程对外源化学物的作用比其他系统或功能更为敏感D . 生殖发育毒性只影响当代动物(机体)E . 外源化学物必须直接作用于性腺才能产生生殖毒性
[单选题]机体对毒作用敏感性不同的主要原因中,不包括()A . 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B . 修复能力差异C . 受体因素D . 宿主的其他因素E . 剂量不同
[单选题]有关急性毒性试验目的,不正确的是()A . 阐明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中毒机制B . 确定LOAEL和NOAELC . 评价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毒性剂量一反应关系,并根据LD进行毒性分级D . 为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E . 测试并求出毒物的毒性参数如LD50
[单选题]四格表卡方检验,若χ2≥χ20.05(1)=3.84,则()A . P<0.01B . P-(0.05C . P>0.05D . P=0.05E . P>0.01
[单选题]有关急性毒性试验设计及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 . 采用寇氏法和Bliss法一般设5~8组B . 寇氏法和Bliss法一般以i=(LD100-LD0)/(n-1)公式计算组距C . 使用霍恩氏法固定设4个剂量组D . 使用霍恩氏法组距分别定为2.15或3.16倍,形成两个剂量系列E . 在食品、保健品等毒理学鉴定中多采用最大耐受实验法
[单选题]需要特殊劳动保护的妇女生理周期是()A . 青春期、孕期、围生期、哺乳期B . 围生期、哺乳期、更年期、青春期C . 经期、孕期、更年期、青春期D . 经期、孕期、围生期、青春期E . 经期、孕期、围生期、哺乳期
[单选题]脂溶性外来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是()A . 简单扩散B . 滤过C . 易化扩散D . 主动转运E . 胞饮和吞噬
[单选题]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体力劳动强度划分的依据是()A . 疲劳感B . 氧需C . 劳动强度指数D . 劳动工时E . 能量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