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答题] 关于《荷载规范》,有下面的问题:(1)楼面活荷载为什么要折减?(2)该规范4.1.2条第1款应如何理解?其原文如下:1设计楼面梁时的折减系数:1)第1(1)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m2时,应取0.9;2)第1(2)~7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应取0.9;4)第9~12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已知简支深梁的跨度、高度如下图所示,梁宽b=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RB335级,竖向和水平向钢筋采用HPB300级,已知跨中弯矩设计值M=3900×106N·mm,支座剪力设计值V=2750×103N。梁纵向受拉钢筋As为()mm2。A .2800B . 2900C . 3000D . 3100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已知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为b×h=250mm×500mm,C25混凝土,纵筋用HRB335级钢筋,箍筋用HPB300级钢筋,as=35mm。题中,此梁最后箍筋配筋最接近于()。A .2Φ8@150B . 2Φ8@200C . 2Φ10@150D . 2Φ10@200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钢筋混凝土简支矩形截面梁尺寸为25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受拉区配置320的钢筋(Als=941mm2),混凝土保护层c=25mm,承受均布荷载,梁的计算跨度l0=6m。若已知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0.825,则该梁的短期效应刚度最接近于()kN·m2。A .125668B . 127020C . 126100D . 136100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已知一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截面尺寸b×h=400mm×500mm,柱子的计算长度l0=4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钢筋HRB400,as=40mm。该柱在某荷载组合下初始偏心距ei=76mm,系数ζe=1,则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点的距离e最接近于()mm。A .167B . 193C . 286D . 307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某厂房楼盖预制钢筋混凝土槽形板的截面及配筋如下图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肋底部配置的HRB335级纵向受力钢筋为218(As=509mm2)。试问,当不考虑受压区纵向钢筋的作用时,该槽形板的跨中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kN·m)与以下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as=30mm,a′s=20mm。A .35B . 40C . 56D . 72
[问答题] 《混凝土规范》6.1.9条所说的"预应力传递长度ltr"和6.1.10条所说的"预应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有何区别?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支承屋面梁的柱牛腿,如下图所示,宽度b=400mm,屋架在牛腿上的支承长度为200mm,竖向力作用点到下柱边缘的水平距离a=300mm(已考虑安装偏差20mm),外边缘高h1=h/3(h为牛腿高度),牛腿底面倾斜角α=45°。作用在牛腿顶部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竖向力Fvk=450kN,竖向力的设计值Fv=580kN,同时作用在牛腿顶部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水平拉力Fhk=120kN,水平拉力的设计值Fh=168kN,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HRB33
[问答题] 对于《混凝土规范》的9.4.3条,有以下疑问:根据搭接接头连接区段1.31L确定接头的面积百分率,而确定lL时又要事先知道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才能查表得到系数ζ,这不是陷入"死循环"了吗?如何解决?
[问答题] 《混凝土规范》的7.5.8条,规定h0取斜截面受拉区始端的垂直面有效高度,请问,这个起始端的位置在哪里呢?从图7.5.8中看好像起始端离变截面处有一段距离。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某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计算跨度l0为6.3m,跨中有一短挑梁(见下图),挑梁上作用有距梁轴线400mm的集中荷载P=250kN,梁上的均布荷载设计值(包括自重)g=9kN/m,混凝土为C25,纵筋采用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RB335钢筋。截面有效高度h0=465mm。考虑梁的支座为固定端,则跨中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最接近于()。A .0.20%B . 0.29%C . 0.39%D . 0.42%
[问答题] 如何理解《荷载规范》附录B中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确定方法?
[问答题] 偏心受压构件对称配筋时,若已经算出χ<2α’s,则需要按Ne′=fyAzs(h0-α’s)求出Azs,这时,是否还要验算《混凝土规范》的公式(7.3.4-2)?我看施老师书上没有做这个验算(见2006年版"应试指南"例5.3.7),如果验算了,书上计算的配筋恰好不满足公式(7.3.4-2)。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某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30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为HRB400,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的距离as=as′=40mm。设柱的计算长度为3m,承受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100kN,弯矩设计值M=250kN·m,则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点的距离e(mm)最接近于()项数值。A .380B . 452C . 469D . 484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某无梁楼盖柱网尺寸为6m×6m,柱截面尺寸为450mm×450mm,楼板厚200mm,如下图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箍筋采用HPB300钢,弯起钢筋采用HRB335钢,as=20mm。设板上承受均布荷载标准值为恒荷载q1=20kN/m2(包括自重),活荷载q2=3kN/m2,则无梁楼板承受的集中反力F1最接近于()kN。A .848.3B . 948.3C . 996.7D . 1032.3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某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30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为HRB400,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的距离as=as′=40mm。设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e=569mm,受拉纵筋面积As=1521mm2,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ep=22mm,等效应力σsk=186N/mm2,构件直接承受重复动力荷载,其余条件同上题,则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wmax(mm)与()项数值最为接近。A .0.143B . 0.174C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圆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直径d=500mm,计算长度l0=5200mm。受轴心压力设计值N=4500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用HRB335级钢筋,箍筋用HPB300级钢筋。按配有普通纵筋和箍筋柱计算,所需纵向受压钢筋面积As′最接近()mm2。A .7798.19B . 7981.36C . 8184.51D . 8594.17
[单选题,案例分析题] 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构件如下图所示,b=250mm,h=500mm,bf′=400mm,hf′=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PB300钢筋。受扭纵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值为ζ=1.2,Acor=90000mm2。假设构件所受的扭矩与剪力的比值为200,箍筋间距s=150mm,则翼缘部分按构造要求的最小箍筋面积和最小纵筋面积与()项数据最为接近。A .62mm2;45mm2B . 43mm2;58mm2C . 32mm2;58mm2D . 29
[单选题]已知矩形截面简支梁计算跨度ln=8.5m,b=350mm,h=600mm,承受均布荷载设计值g+q=12.3kN/m(包括梁自重),集中荷载设计值P=210kN(见下图)。采用C30级混凝土,若箍筋为HPB300级钢筋,则仅配置箍筋时,所需箍筋为()。A . 4Φ8@150B . 4Φ8@200C . 4Φ8@250D . 4Φ8@300
[单选题]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位于主梁截面高度范围内承担次梁集中荷载的附加横向钢筋形式如下图所示。已知附加箍筋配置为2×310(双肢),次梁集中荷载设计值F=480kN。试问,其中的附加吊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选用下列何项配置最为合适?()A . 220B . 222C . 225D . 325
[问答题] "楼面活荷载"与"屋面活荷载"是不是同一类型?换句话说,荷载效应组合中同时出现"楼面活荷载"与"屋面活荷载"时,要不要考虑组合值系数?
[问答题] 对于悬臂外伸梁跨中弯矩计算,沙志国2010版《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模拟试题与解答点评》第87页称,对一根连续梁,不能是其中的某一些跨,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1.0,而对另一些跨则取1.2,与施岚青2005版《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例1.1.7中的说法不同,如何理解?
[单选题]某24层高层住宅楼,首层层高3.25m,结构总高度66.80m,采用钢筋混凝土全现浇剪力墙结构。底层某矩形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墙体端部约束边缘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用HRB400级,墙体分布钢筋和端部约束边缘构件箍筋用HRB335级。若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则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级。A . 一B . 二C . 三D . 四
[问答题] 《混凝土规范》3.3.2条的条文说明指出,悬臂构件容易发生事故,对其挠度"从严掌握"。那么,"从严掌握"是如何体现的呢?从表中看,计算跨度按2倍取用好像宽松了呀。
[问答题] 对《混凝土规范》的A.2.1条,有两个疑问;(1)"对称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截面"指的是怎样的一种截面?(2)该条第1款中涉及的受压区高度χ,应该如何确定?
[单选题]T形截面梁(见下图),bf’=500mm,bf’=200mm,h=80mm,h=600mm,as=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向受拉钢筋为HRB335级,用422,A=1520mm2,则此梁所能承受的弯矩Mu为()kN·m。A . 211.68B . 237.12C . 237.80D . 247.52
[问答题] 用分层法计算构件内力时,要用到框架柱的线刚度,这时,柱计算高度z,是否需要按《混凝土规范》的表7.3.11-2计算?通常考试时,图中给出的长度是计算长度吗?或者,这里的线刚度直接用层高计算就可以了?
[问答题] 《混凝土规范》是否有勘误表?
[问答题] 梁进行正截面配筋设计时,需要先确定αzs,然后才能得到‰进行下面的计算,αzs到底怎么确定呀?各种算例中有时候用45mm,有时候用40mm,还有用65mm的。
[问答题] 《混凝土规范》7.3.4条第2款规定:当计算中计入纵向普通受压钢筋时,受压区的高度应满足本规范公式(7.2.1-4)的条件;当不满足此条件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可按本规范第7.2.5条的规定进行计算,此时,应将本规范公式(7.2.5)中的M以Ne’s代替,此处,e’s为轴向压力作用点至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合力点的距离;在计算中应计入偏心距增大系数,初始偏心距应按公式(7.3.4-4)确定。我对此的疑问是,如何保证此时受拉区钢筋的应力能达到fy?不满足公式(7.2.1-4)时,只说明这时的压力N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