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论综合题库

下列不属用大承气汤急下理由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下列不属用大承气汤急下理由的是()A . 燥屎已成B . 遏止亡阴C . 防止传变D . 燥实迅速E . 保存阴液

  • 查看答案
  • 桃花汤证的病机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桃花汤证的病机是()A . 脾肾阳虚,大肠滑脱B . 脾胃虚弱,中气下陷C . 湿热红蕴结,下迫大肠D . 脾虚湿阻,寒湿下趋E . 肾关不固,水渗大肠

  • 查看答案
  •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A . 痰B . 寒C . 心下悸D . 厥E . 水

  • 查看答案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A . 阳明热盛B . 邪热壅肺C . 热壅肺肠D . 热盛肉腐E . 热扰胸膈

  • 查看答案
  • 小柴胡汤证“喜呕”的产生机制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小柴胡汤证“喜呕”的产生机制是()A . 血弱气尽,腠理开B . 藏府相连,邪高痛下C . 邪气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D . 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E . 胆热内郁,疏泄失常,克犯脾胃

  • 查看答案
  • 竹叶石膏汤与白虎加人参汤两者组方相同的药物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竹叶石膏汤与白虎加人参汤两者组方相同的药物是()A . 石膏、知母、麦冬、甘草B . 石膏、人参、粳米、甘草C . 石膏、麦冬、知母、人参D .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E . 石膏、人参、知母、甘草

  • 查看答案
  • 主治证中无厥逆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主治证中无厥逆的是()A . 白虎汤B . 瓜蒂散C . 乌梅丸D . 柴胡桂枝干姜汤E . 茯苓甘草汤

  • 查看答案
  • 附子用量最大的方剂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附子用量最大的方剂是()A . 四逆汤B . 白通加猪胆汁汤C . 通脉四逆汤D . 桂枝加附子汤E . 干姜附子汤

  • 查看答案
  •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A . 欲愈B . 欲死C . 传入少阴D . 传入厥阴E . 复入三阳

  • 查看答案
  • 患者腹泻频繁,腹胀痛,食后尤甚,遇冷则剧,大便软。舌淡脉弱。辨证当用()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患者腹泻频繁,腹胀痛,食后尤甚,遇冷则剧,大便软。舌淡脉弱。辨证当用()A . 桂枝汤B . 桂枝加芍药汤C . 理中汤D . 小建中汤E . 桂枝新加汤

  • 查看答案
  • 通脉四逆汤汤证的病机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通脉四逆汤汤证的病机是()A . 阴寒内盛,格阳于外B . 阴寒内盛,格阳于上C . 阴寒内盛,阳气衰微D . 寒邪内侵,阳郁不达E . 心肾阳虚,火不暖土

  • 查看答案
  •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是()A . 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B . 麻黄、桂枝、炙甘草、干姜、杏仁、半夏、生姜、五味子C . 麻黄、桂枝、芍药、杏仁、半夏、五味子、炙甘草、厚朴D . 麻黄、细辛、半夏、五味子、桂枝、紫菀、冬花、炙甘草E . 麻黄、厚朴、半夏、桂枝、细辛、五味子、炙甘草、干姜

  • 查看答案
  • 不属于原文第35条所述“麻黄八证”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不属于原文第35条所述“麻黄八证”的是()A . 头痛B . 恶风C . 腰痛D . 咳嗽E . 无汗

  • 查看答案
  • 对于原文第335条中的“厥应下之”理解最正确的为()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对于原文第335条中的“厥应下之”理解最正确的为()A . 热厥证用清热法B . 热厥证用泻热法C . 热厥证用清热、泻热法D . 热厥证先用清热法后用泻热法E . 热厥证先用泻热法后用清热法

  • 查看答案
  • “太阴病,脉浮者”,兼有发热恶寒、四肢疼痛、食少纳差,腹胀便溏,宜用()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太阴病,脉浮者”,兼有发热恶寒、四肢疼痛、食少纳差,腹胀便溏,宜用()A . 桂枝汤B . 理中丸C . 桂枝人参汤D . 四逆散E . 桂枝加芍药汤

  • 查看答案
  • 原文方后注中关于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原文方后注中关于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B . 腹中痛者,去甘草,加芍药二两C . 呕者,加生姜二两D .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E .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 查看答案
  • 对于原文第391条“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理解错误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对于原文第391条“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理解错误的是()A . 不可继用攻邪之药B . 病情向愈C . 病人脾胃之气虚弱D . 应当节制饮食E . 邪气未解

  • 查看答案
  • 太阳病七日以上不愈,“若欲作再经者”,应当如何“使经不传则愈”()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太阳病七日以上不愈,“若欲作再经者”,应当如何“使经不传则愈”()A . 针足阳明B . 灸足阳明C . 针手阳明D . 灸手阳明E . 针灸手足阳明

  • 查看答案
  • 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豉汤证比较,错误的说法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豉汤证比较,错误的说法是()A . 都有心烦不得眠B . 都属于“虚烦”范畴C . 前者为阴虚火旺,后者为无形热邪扰于胸膈D . 前者滋阴清火,后者清宣郁热E . 前者多见舌红少苔,后者舌苔则多薄黄

  • 查看答案
  • 《难经·五十八难》中的“伤寒有五”是指下面哪一项()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难经·五十八难》中的“伤寒有五”是指下面哪一项()A . 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B . 中风、伤寒、温热、热病、温病C . 中风、伤寒、湿热、热病、温病D . 中风、中寒、伤寒、热病、温病E . 中风、伤寒、风温、热病、温病

  • 查看答案
  • 根据原文第278条,太阴病能否发黄的先决条件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根据原文第278条,太阴病能否发黄的先决条件是()A . 手足温与不温B . 大便溏与不溏C . 小便利与不利D . 喜喝热饮还是冷饮E . 汗的有无

  • 查看答案
  • 下列哪项不是真武汤证的或然症()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下列哪项不是真武汤证的或然症()A . 咳B . 下利C . 小便利D . 小便不利E . 呕

  • 查看答案
  • 小柴胡汤证“胸胁苦满”的产生机制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小柴胡汤证“胸胁苦满”的产生机制是()A . 邪犯少阳,枢机不利B . 藏府相连,邪高痛下C . 邪气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D . 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E . 胆热内郁,疏泄失常,克犯脾胃

  • 查看答案
  • 茯苓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茯苓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是()A . 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B . 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C . 茯苓、甘草、生姜、桂枝、附子D . 茯苓、干姜、附子、细辛、人参E . 茯苓、甘草、干姜、附子、生姜

  • 查看答案
  • 属于“正阳阳明”的是下面哪项()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属于“正阳阳明”的是下面哪项()A . 脾约证B . 不更衣C . 阳明腑实证D . 胃中燥热实证E . 大便难

  • 查看答案
  • 根据原文第256条,阳明少阳合病,不负之脉应为()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根据原文第256条,阳明少阳合病,不负之脉应为()A . 滑数B . 弦直C . 浮缓D . 浮紧E . 沉紧

  • 查看答案
  • 原文第387条言“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当用()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原文第387条言“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当用()A . 小柴胡汤B . 大柴胡汤C . 麻黄汤D . 桂枝汤E . 大青龙汤

  • 查看答案
  •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治宜()。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治宜()。A . 栀子鼓汤B . 栀子甘草豉汤C . 栀子生姜豉汤D . 栀子厚朴汤E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查看答案
  • 伤寒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者,治宜()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伤寒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者,治宜()A . 柴胡桂枝干姜汤B . 大柴胡汤C . 小柴胡汤D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E .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 查看答案
  •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应辨证为()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应辨证为()A . 脾虚心悸证B . 中风表虚证C . 脾虚兼表证D . 脾虚气滞证E . 脾虚水停证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