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论综合题库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治宜()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治宜()A . 十枣汤B . 茯苓甘草汤C . 理中丸D . 桂甘龙牡汤E . 牡蛎泽泻散

  • 查看答案
  • 濈然汗出的表现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濈然汗出的表现是()A . 汗出不畅B . 大汗淋漓C . 汗出连绵D . 目合则汗E . 但头汗出

  • 查看答案
  • “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中的“怵惕”是指()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中的“怵惕”是指()A . 烦躁不安B . 恐惧不安C . 心悸不安D . 狂躁不安E . 心中郁闷

  • 查看答案
  • 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A . 心阳不足B . 心阴阳不足C . 心血虚D . 肺气不足E . 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

  • 查看答案
  •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根据原文,治疗上应()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根据原文,治疗上应()A . 当温其上,灸之B . 不可下之C . 不可发汗D . 附子汤主之E . 四逆汤主之

  • 查看答案
  • 太阳中风之“脉缓”是指()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太阳中风之“脉缓”是指()A . 柔缓而不紧急B . 迟缓C . 松驰D . 沉弱E . 细弱

  • 查看答案
  •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治宜()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治宜()A . 栀子豉汤B . 栀子厚朴汤C . 栀子干姜汤D . 大承气汤E . 小承气汤

  • 查看答案
  • 《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是在哪部书里的“六经分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是在哪部书里的“六经分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A . 《素问》B . 《灵枢》C . 《难经》D . 《汤液经》E . 《神农本草经经》

  • 查看答案
  • 大柴胡汤的药物组成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大柴胡汤的药物组成是()A . 小柴胡汤去人参,加大黄、枳实B . 小柴胡汤去甘草,加大黄、芍药C . 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D . 小柴胡汤去生姜、甘草,加大黄、枳实E . 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芍药、枳实

  • 查看答案
  • 太阳伤寒出现衄血是因为()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太阳伤寒出现衄血是因为()A . 气虚不能摄血B . 脾虚不能统血C . 阳郁太甚,损伤阳络D . 病程太久,邪气较重E . 热入营血,迫血妄行

  • 查看答案
  • 原文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中“不渴”是因为()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原文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中“不渴”是因为()A . 中焦阳虚,下利较轻B . 太阴虚寒,里有寒饮C . 热邪较轻,津液未伤D . 脾肾阳虚,水湿积聚E . 大下之后,饮水过多

  • 查看答案
  • 太阳病,发汗过多,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治宜()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太阳病,发汗过多,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治宜()A . 桂枝新加汤B . 桂枝加桂汤C . 桂枝汤D . 桂甘龙牡汤E . 桂枝甘草汤

  • 查看答案
  • 根据原文第142、171条,太阳少阳并病,头项强痛,眩冒,心下硬者,宜刺()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根据原文第142、171条,太阳少阳并病,头项强痛,眩冒,心下硬者,宜刺()A . 大椎、肺俞、肝俞B . 章门、肺俞、肝俞C . 期门、肺俞、肝俞D . 章门、胆俞、肝俞E . 期门、胆俞、肝俞

  • 查看答案
  •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而判断“三阴不受邪”是因为其人()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而判断“三阴不受邪”是因为其人()A . 心中不烦B . 大便自调C . 耳聋目赤D . 胸胁无苦满E . 能食而不呕

  • 查看答案
  • 桂枝加桂汤中重用桂枝的目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桂枝加桂汤中重用桂枝的目的是()A . 温经通阳散寒B . 温经散寒止痛C . 发汗解表祛风D . 通阳化气行水E . 通心阳平冲逆

  • 查看答案
  • 根据原文第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者,治宜()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根据原文第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者,治宜()A . 茯苓四逆汤B . 四逆汤C . 通脉四逆汤D .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E . 四逆加人参汤

  • 查看答案
  • 《伤寒论》创立的辨证理论体系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伤寒论》创立的辨证理论体系是()A . 脏腑辨证B . 八纲辨证C . 六经辨证D . 三焦辨证E . 卫气营血辨证

  • 查看答案
  • 下列关于柴胡桂枝汤证的病机表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下列关于柴胡桂枝汤证的病机表述错误的是()A . 太阳少阳合病B . 少阳夹表证C . 少阳兼外寒证D . 太阳少阳并病E . 太阳未解,又入少阳

  • 查看答案
  •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治宜()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治宜()A . 白虎汤B . 竹叶石膏汤C . 白虎加人参汤D . 理中丸E . 牡蛎泽泻散

  • 查看答案
  • 少阳病是指()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少阳病是指()A . 表寒里热证B . 表热里寒证C . 表里俱热证D . 表里俱寒证E . 半表半里热证

  • 查看答案
  • 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的区别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的区别是()A . 有桂枝无人参B . 有黄芩无半夏C . 有桂枝无黄芩D . 有黄芩无人参E . 有桂枝无半夏

  • 查看答案
  • 《伤寒杂病论》大约成书于()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伤寒杂病论》大约成书于()A . 西汉初年B . 西汉末年C . 东汉初年D . 东汉末年E . 春秋战国

  • 查看答案
  • 黄连汤证的主证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黄连汤证的主证是()A .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B . 心下痞,呕吐下利C . 腹中痛,欲呕吐D . 腹中痛,下利不止E . 腹中雷鸣下利

  • 查看答案
  •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的辨证要点是()A . 恶风,脚挛急,脉浮B . 心悸,头眩,脉沉C . 恶寒,脚挛急,脉微细D . 热少微厥,指头寒E . 脚挛急或经脉拘急

  • 查看答案
  • 小柴胡汤证,若病人胸中烦而不呕,据原文方后注当如何加减()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小柴胡汤证,若病人胸中烦而不呕,据原文方后注当如何加减()A . 去半夏,加重人参、甘草B . 去半夏、人参,加栝楼根实一枚C . 去半夏,加重人参,加五味子、栝楼实D . 去半夏、黄芩,加栝楼根E . 去半夏、黄芩,加五味子、栝楼根

  • 查看答案
  • 伤寒愈后,因过劳复发,发热口渴,心中懊恼,心下痞塞,舌苔薄黄者,治宜()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伤寒愈后,因过劳复发,发热口渴,心中懊恼,心下痞塞,舌苔薄黄者,治宜()A . 枳实栀子豉汤B . 理中丸C . 竹叶石膏汤D . 小柴胡汤E . 小建中汤

  • 查看答案
  • 黄连阿胶汤证的治法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黄连阿胶汤证的治法是()A . 清热祛湿,泻火除烦B . 滋阴清火,交通心肾C . 清热育阴,利水祛湿D . 渴通阳气,化气行水E . 和解泄热,养阴生津

  • 查看答案
  •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宜用()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宜用()A . 通脉四逆汤B . 四逆散C . 四逆汤D . 白通散E . 附子汤

  • 查看答案
  • 下列各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下列各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A . 麻黄汤B . 葛根汤C . 小青龙汤D . 大青龙汤E . 麻杏甘石汤

  • 查看答案
  • 猪苓汤和五苓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单选题,A2型题,A1/A2型题] 猪苓汤和五苓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A . 猪苓、茯苓、泽泻B . 猪苓、白术、泽泻C . 猪苓、滑石、白术D . 猪苓、白术、茯苓E . 猪苓、阿胶、桂枝

  • 查看答案
  •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