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化学初级题库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

[问答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化学教材的编写应突出这一特点。既可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化学教材中的先行组织者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形式呈现?它们具有哪些特点?

  • 查看答案
  •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讲解“水的组成”一课时,某教师采用了如下导入:俗话

    [问答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讲解“水的组成”一课时,某教师采用了如下导入: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可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却燃起了熊熊大火。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里斯的水域内,发生了一次大火。当时,海上风浪已经接连数日没有停息了,这天,一阵强大的飓风过后,海面上突然燃起熊熊大火,颇为奇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当时,剧烈的火焰竞使海天连成一片,形成半壁通红的壮观景象,目击者们无不目瞪口呆。海水为什么起火?这其实跟水的组成关系密切,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水的组成。问题:(1)该教师采

  • 查看答案
  • 以下几个指标来分析:①认真聆听②积极思考③勇于发言④大胆质疑⑤友善合作⑥循规蹈矩

    [单选题]以下几个指标来分析:①认真聆听②积极思考③勇于发言④大胆质疑⑤友善合作⑥循规蹈矩。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参与是积极主动的指标有()。A . ②③④B . ①②③④⑤C . ①②③④⑤⑥D . ②④⑥

  • 查看答案
  •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问答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的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的质量不变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溶质的质量增加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考试结果】部分学生答案选A或C。试根据上述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______。(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3)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 查看答案
  • 某化学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

    [问答题] 某化学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有混合气体CO2、H2O(g)、H2、O2、N2、CO等,依次通过①灼热的铜丝,②澄清的石灰水,⑧灼热的氧化铜,④浓硫酸,最后剩下的气体是什么?【考试结果】部分学生会这样分析:过程①吸收O2;过程②吸收CO2;过程③吸收H2和CO;过程④吸收H2O(g),所以最后只剩下N2。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___________。(2)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

  • 查看答案
  • 结合以下问题,说明教师应当如何衡量一个化学实验问题有无探究价值。【问题1】食盐能

    [问答题] 结合以下问题,说明教师应当如何衡量一个化学实验问题有无探究价值。【问题1】食盐能否溶于水中?【问题2】食盐能否无限制地溶于水中?【问题3】食盐能否溶于其他溶剂(如酒精、汽油、氯仿和苯)中?

  • 查看答案
  • 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二氧化碳&rd

    [问答题] 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二氧化碳”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赵老师的教学实录][问题与情景]如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气体,观察实验现象。问题: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②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③请你猜一猜,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该气体为二氧化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二氧化碳的密度

  • 查看答案
  • 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的理论要素主要包括化学教学理念、化学教育(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模

    [问答题] 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的理论要素主要包括化学教学理念、化学教育(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模式、化学教学策略等。其中,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理念。试就这一教学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 查看答案
  •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在课

    [问答题]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正确的陈述规范,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请简述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应注意哪些方面。(2)请简要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 查看答案
  •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内容时,

    [问答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物质性质的关系,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放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以后,用透明玻璃罩罩住两支蜡烛,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2)学生就问题进行分组讨论。(3)实验探究。(4)根据实验现象继续讨论,得出结论。(5)后续思考。问题:(1)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分别介绍你将如何调控、处理(1)(2)(3)(4)中描述的场面。(2)如果你是这位教

  • 查看答案
  • 案例:下面是某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二氧化碳"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问题与情景]如

    [问答题] 案例:下面是某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二氧化碳"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问题与情景]如下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气体,观察实验现象。问题: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②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③请你猜一猜,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该气体为二氧化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实验1]一个两端(均有纸筒)

  • 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材料。材料一《义务教育化

    [问答题]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材料。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的目录(略)。材料三某教师设计的"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部分教学设计材料。第一课时铁的冶炼[实验导入]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在自然界中

  • 查看答案
  • 案例: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

    [问答题] 案例: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试题】已知,在Mg(OH)2悬浊液中滴入一定量的饱和NH4Cl溶液,发现浑浊变澄清。对此现象进行分析解释。【测试结果】甲情况:有48%的同学认为NH水解显酸性,使得氢氧化镁溶解;乙情况:有52%的同学认为,NH和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O2,使得氢氧化镁溶解试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乙情况的分析是合理的,并结合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理。(2)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

  • 查看答案
  •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

    [问答题]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设有不同的水平层次,采用一系列词语来描述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这些词语中有的是对学习结果目标的描述,有的是对学习过程目标的描述。其中,认识性目标主要涉及比较具体的知识内容,体验性目标主要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请选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初中化学“常见酸和碱”一课的教学目标。(

  • 查看答案
  •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

    [问答题]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根据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请列举初中化学常用的3种学习评价方法。(2)简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基本含义。(3)请简述良好的评价活动应具备的3个特征。

  • 查看答案
  • 某教师在一次单元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

    [问答题] 某教师在一次单元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气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题中填写出题目的正确答案

  • 查看答案
  •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

    [问答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中,可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捉迷藏、魔棒点灯、自制七喜等饮料、巧点蜡烛、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这些实验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起了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科的决心。你认为在化学课上做实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吗?

  • 查看答案
  • “知识存在于背景中才有意义。”对学习者来讲,知识存在于他们感兴趣的情境中,学习者

    [问答题] “知识存在于背景中才有意义。”对学习者来讲,知识存在于他们感兴趣的情境中,学习者才能感受到它的意义,主动去感受它的意义,更好地感受它的意义。创设教学情境,使知识融入情境当中,有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请谈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

  • 查看答案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九单元"溶液"中指出,像氯化钠溶于水,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

    [问答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九单元"溶液"中指出,像氯化钠溶于水,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这一概念,教师以"胶体的性质与溶液不同"为探究问题,进行探究教学。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完成哪两项基本任务?(2)化学教学时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 查看答案
  •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与原子&

    [问答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与原子”的教学实录。[张老师的教学实录][社会引入]投影flash动画。画面1:晒衣服,水去哪儿了?画面2:路过花店闻到花香。画面3:糖入水,糖不见了。以上几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就可以解释以上现象了。[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并提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得出结论]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 查看答案
  •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

    [问答题]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请运用生活经验和初中化学知识,分析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铁制品的保护方法。(2)在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课时,如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设计教学。

  • 查看答案
  •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问答题]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问题:(1)请列举初中化学3个最基础的化学实验。(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简要说明过滤应注意的问题。(3)除了过滤之外,请列举初中化学3个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 查看答案
  • 某老师在一次阶段测试中,设计了如下题目考查学生。【试题】将1%的氨水与9%的氨水

    [问答题] 某老师在一次阶段测试中,设计了如下题目考查学生。【试题】将1%的氨水与9%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的氨水的浓度为()5%。(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其中有61.1%的学生按如下思路解题并填入答案为“大于”。所得氨水浓度,又因为ρ1<ρ2,故所得氨水的浓度大于5%。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该题的正确解题过程。(2)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

  • 查看答案
  •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燃料和热量?

    [问答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燃料和热量?”的教学实录。[张老师的教学实录][社会导入]谈谈自己知道的人类利用化学变化放出的热量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的运用情况。(借助课本的图片,师生共同交流。)[提问]燃烧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反应,可以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是没有燃烧现象的化学反应也能放出热量吗?[分组实验]镁与氧气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探究看到的现象是“雾”还是“烟”。[提问]回忆所有学过的化学反应,你

  • 查看答案
  • 化学教学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单选题]化学教学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A . 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B . 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C . 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D . 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

  • 查看答案
  • 某教师在一次单元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试题】下列对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

    [问答题] 某教师在一次单元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试题】下列对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冒出浓烈的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题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__。(2)该题的解题思路是__________。(3)试分析哪些原因可能造成学生解题错误。

  • 查看答案
  • 36[诊断题]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

    [问答题] 36[诊断题]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该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B.若A、B、C和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考试结果】27%的学生选择答案A。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是什么?(2)如果你要

  • 查看答案
  •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问答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则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A.Zn和FeB.Cu和AuC.Mg和AlD.Zn和Cu【考试结果】40%的学生答案选C或D。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_____。(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3)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

  • 查看答案
  •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同学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问答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同学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硫酸锰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造纸等行业,硫酸锰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100℃的硫酸锰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有晶体析出D.硫酸锰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1%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3)某硫酸锰试剂中混入少量氯化钠,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 查看答案
  •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价是()。

    [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价是()。A . 诊断性评价B . 形成性评价C . 终结性评价D . 发展性评价

  • 查看答案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