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二古诗文阅读(23)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

  (1)屋舍俨然:(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 (4)皆叹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问今是何世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设酒杀鸡作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10.下列诗()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

[单选题]《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 查看答案
  •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

    [单选题]《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 查看答案
  •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

    [单选题]《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 查看答案
  •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

    [单选题]《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 查看答案
  •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

    [单选题]《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 查看答案
  •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

    [单选题]《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 查看答案
  •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2£­17题。(19分)(古诗阅读)西江月?夜行黄

    [试题](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2-17题。(19分)(古诗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首佳作以________为题材,描绘出一幅________的图景。(2分)优秀诗篇往往通过多种感官捕捉景物特征。在此词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嗅觉与听觉写出了 心情;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通过________与__

  • 查看答案
  •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5—7题。(6分) 鹧鸪天辛

    [主观题]二、古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5—7题。(6分)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释:①些:语气词。②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5、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2分)6、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2分)7、“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 查看答案
  • 古诗文默写。(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古诗文默写。(共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 查看答案
  • 阅读(57分) 一、宜昌(古称夷陵)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阅读下边两组古诗文,然后

    [主观题]阅读(57分)一、宜昌(古称夷陵)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阅读下边两组古诗文,然后答题。(本题共9小题,计16分)(一)独游玉泉寺(唐)白居易云树玉泉寺,肩舁①半日程。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闲游竟未足,春尽有余情。戏赠丁判官(宋)欧阳修西陵江口折寒梅,争劝行人把一杯。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①肩舁(yú):即滑竿。山水记(节选)(清)王之栋去城十五里为白洋,面俯江流,峰峦四列,有商英墓、传磬寺。掩映村落,可供吟赏。四十里,入沧茫溪,一带澄然如秋水。……

  • 查看答案
  • 二古诗文阅读(23分)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