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材料1:古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在我国历史上,得民心兴邦、失民心亡国的例子实在太多。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有800万军队,有美式先进装备,但由于丧失人心,结果败在小米加步枪的l20万人民解放军手下。抗战时期,美国作家斯诺在延安看到毛泽东住窑洞,周恩来睡土炕等小事,洞察出中国共产党的巨大力量,并动情地称之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爱国华侨陈嘉庚抗战时在重庆,蒋介石用800元大洋请他吃山珍海味;而到了延安,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菜和房东送的一只鸡招待陈嘉庚。强烈的对比后,陈含着眼泪说:共产党一定能胜利。这些有识之士正是透过党的作风,看到了共产党的崇高精神和巨大力量。

材料2:在决定政权存亡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心。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发展成为执政党的根本成功之处,就是取得了亿万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赢得了人心。人民通过大量活脱脱的事实了解并认识了共产党,概括起来讲,在以下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赢得了民心:共产党人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赢得了民心,1921年到l937年,牺牲和失踪的共产党员有40万左右,解放前夕,仅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烈士达370万人;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劳动模范中75%是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中85%是共产党员。建国初期,毛泽东明确指出:凡是一切权力机构名称前都要冠以“人民”两字。这样,除人民共和国外,还有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军队、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人民警察及人民银行、人民保险等,我们党把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利益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纠正自身的失误和错误赢得了民心,面对失误和错误,党历来是实事求是,有错必改、有错必纠。纠正“文革”的错误,就焕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为人民谋利赢得了民心,人民从党领导的事业中,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材料3:当前,我党在作风建设中也确实出现了许多值得严重注意的问题。例如,在思想作风上,有的僵化保守,唯书唯上,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是当口号喊,并不在行动上真正落实;在学风上,有的只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词句,不在掌握革命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甚至对科学理论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寻章摘句,为我所用,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在工作作风上,有的惯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面上“政绩显赫”,实际上劳民伤财,群众怨声载道;在领导作风上,有的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搞“家长制”、“一言堂”,或者奉行好人主义、自由主义;在干部生活作风上,有的把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丢到脑后,贪图安逸、追求享受,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等。这些不良作风给党抹了黑,与“三个代表’’的要求背道而驰,实际上把党推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

材料4: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认真总结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抓住当前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加以解决,以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果,真正取信于民。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

[单选题]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材料表明()A.孟子和管仲的主张相悖B.二者的道德理念完全相同C.两者共同点是政在得民D.两者的出发点都立足于民众

  • 查看答案
  • 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

    [单选题]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材料表明()A .孟子和管仲的主张相悖B .二者的道德理念完全相同C .两者共同点是政在得民D . D.两者的出发点都立足于民众

  • 查看答案
  • 古人云:“道德不倡,天下不宁。”这说明()。①道德成为影

    [单选题]古人云:“道德不倡,天下不宁。”这说明()。①道德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②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③重视道德的作用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④道德是以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③

  • 查看答案
  • 古人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指受众对传播者认可和承认的倾向和程度。

    [单选题]古人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指受众对传播者认可和承认的倾向和程度。A . 权威性B . 可信性C . 接近性D . 熟知性

  • 查看答案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

    [问答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查看答案
  • “宁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是()说的

    [填空题] “宁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是()说的

  • 查看答案
  •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句中的三个“之”是什么意思?

    [问答题]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句中的三个“之”是什么意思?

  • 查看答案
  • 第二段末尾说的“得不偿失”,意思是:

    [单选题]第二段末尾说的“得不偿失”,意思是:A.即使光合作用的效率增长了,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B.地温上升所带来的好处,远远赶不上它带来的危害C.细菌作用释放出的CO2,不能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D.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远不如细菌分解释放出的CO2多

  • 查看答案
  • 翻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问答题] 翻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 查看答案
  • 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得者所得大于失者所失”,则这种资源配置()

    [单选题]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得者所得大于失者所失”,则这种资源配置()A.有效率但不是帕累托效率B.有效率且达到了帕累托效率C.无效率D.以上均不对

  • 查看答案
  • 材料1:古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