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自2004年10月29日起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存款利率不能上浮。

A . 正确

B . 错误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2004年10月29日,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下限放开,允许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

[主观题]2004年10月29日,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下限放开,允许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下浮存款利率。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 查看答案
  •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的( ),允许金融机构

    [单选题]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的( ),允许金融机构( )存款利率。A.上限,上浮B.上限,下调C.下限,上浮D.下限,下调

  • 查看答案
  •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下限,允许金融机构(

    [判断题]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下限,允许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上浮存款利率。A . 正确B . 错误

  • 查看答案
  •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金融机构根据中国人民

    [单选题]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金融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结合自身经营目标,具体制定本机构的存款利率。A .存款基准利率B .存款最低利率C .存款最高利率D .存款浮动利率

  • 查看答案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

    [单选题]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年内央行第三次加息。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国的贷款利率连续提高,将会()①影响人们对存款储蓄数量的选择②增加人们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收益③减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的压力④刺激房地产开发和居民购房的同时走强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③④

  • 查看答案
  • 央行于2012年2月18日晚间宣布,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

    [单选题]央行于2012年2月18日晚间宣布,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去年12月下调存准率以来的第二次。据初步测算,这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可以释放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有利于()①适度增加贷款,刺激经济增长②增加存款收益,降低企业负担③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④抑制通胀预期,平衡资金需求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④D . ③④

  • 查看答案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其

    [单选题]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2.7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假如张师傅2014年12月12日在工商银行存款2万元,定期1年(工商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到期后,张师傅将获得利息()A .660元B .605元C .550元D . D.600元

  • 查看答案
  •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自2008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单选题]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自2008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列关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说法错误的是()。A.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减少银行流动资金B.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手段C.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能够吸引公众更多的存款D.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银根紧缩政策

  • 查看答案
  • 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

    [单选题]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A.金融机构可以上浮B.金融机构可以下浮C.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D.金融机构可以自行上浮或下浮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 查看答案
  • 2011年3月1?日晚?央行宣布?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

    [单选题]2011年3月1?日晚?央行宣布?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1年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去年初以来的第()次上调。A . 四;八B . 三;九C . 二;八D . 一;九

  • 查看答案
  • 自2004年10月29日起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