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之自交得到F1植株是()。

A . 高矮之比是1:1

B . 全是矮秆

C . 全是高秆

D . 高矮之比3:1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自交得到的F1植株()

[单选题]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自交得到的F1植株()A . 高︰矮=1︰1B . 全是矮秆C . 全是高秆D . 高︰矮=3︰1

  • 查看答案
  • 把矮秆玉米纯种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了高秆玉米,若用此高秆玉米与矮秆玉米交配,则后代

    [单选题]把矮秆玉米纯种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了高秆玉米,若用此高秆玉米与矮秆玉米交配,则后代中(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A . 高秆﹕矮秆=3﹕1B . 全部为矮秆C . 高秆﹕矮秆=1﹕1D . 全部为高秆

  • 查看答案
  • 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高秆抗病小麦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

    [单选题]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高秆抗病小麦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四种类型的比例是59:16:16:9,则两基因间的交换值是()A . 30%B . 32%C . 40%D . 60%

  • 查看答案
  •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

    [单选题]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A . Ddrr×ddRrB . DdRR×ddrrC . DdRr×ddrrD . DDRr×ddrr

  • 查看答案
  •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

    [单选题]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分配。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B . 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C . 以上两株亲本的表现型相同,基因型相同D . 以上两株亲本的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同

  • 查看答案
  • 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

    [单选题]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1自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所占比例为()A . ddRR,1/8B . ddRr,1/16C . ddRR,1/16和ddRr,1/8D . DDrr,1/16和DdRR,1/8

  • 查看答案
  • 按株型分类按茎秆长度可分高、中、矮秆品种。粳稻偏矮、籼稻偏高。籼稻以短于的为矮秆

    [填空题] 按株型分类按茎秆长度可分高、中、矮秆品种。粳稻偏矮、籼稻偏高。籼稻以短于的为矮秆品种,高于()的为高秆品种,()的为中秆品种。

  • 查看答案
  • 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

    [单选题]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B . 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 . 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D . 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 查看答案
  • 间混套作一般以高秆与矮秆,植株体积大的与小的,深根与浅根,生育期长的与短的,()

    [单选题]间混套作一般以高秆与矮秆,植株体积大的与小的,深根与浅根,生育期长的与短的,()作物搭配。A .早熟与早熟B .早熟与中熟C .早熟与晚熟D .晚熟与晚熟

  • 查看答案
  • 番茄果实的红色(R)对黄色(r)是显性。RR×rr杂交,F1为红果,自交得到的F

    [单选题]番茄果实的红色(R)对黄色(r)是显性。RR×rr杂交,F1为红果,自交得到的F2中有30株结红果,其中基因型为Rr的植株约为()A . A10株B . B15株C . C20株D . D25株

  • 查看答案
  • 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之自交得到F1植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