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为学》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
师:哪位同学把第一段给我们读一下。
(生朗读第一段)
师:这段话其实只有两句话,是吧如果我把这两句话换个次序,开头就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因为题目就是为学嘛,开门见山,首先谈为学的道理。再接着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样可不可以呢(取眼镜,手指向后面举手的同学)
生:我认为这样不可以,因为题目是“为学”,就是从“天下事有难易乎”这个引出来的,而不是从做学问的难易来引出天下事的难易。
师:你觉得课文这样的顺序是强调做学问的,是吗放在后头是为了强调它,是不是(生点头)好多同学举手了,好,你(手指一位举手的同学)来说。
生:天下事有难易乎人之为学有难易乎这个“天下事”就包括了“为学”,所以它是一个从大到小的顺序。相反就是从小到大,我认为就有点不通顺了。
师:噢,他发现这段是从大范围缩小到小范围。好,请你(手指一位举手的同学)说。
生:在第一段,先概括说天下事没有难易之分,而在于“为”与“不为”,然后再突出课文的重点,说学习也没有难易之分,只在于“学”与“不学”。这样很有次序,如果更改了它的顺序的话,就显得没有层次感了。
师:(走下讲台)我同意同学们的意见,你们有没有这个体会呀,两件平列的事情,放在后面的往往是强调的。我举个例子,班主任跟同学们讲话:“同学们,我们学校的形势大好,我们班的形势也大好。”那下面是该讲班还是学校呀
生:(齐声道)班。
师:反过来,“同学们,我们班的形势大好,我们学校的形势也大好。”下面该讲什么
生:(齐声道)学校。
师:该讲学校了。那么,把“人之为学有难易乎”这样一个问题放在后面,实际是强调它。它是主句,为主的,前面是个陪衬句。同学们体会得很好。“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从天下事这个大范围,再具体到“为学”这件事情,其道理是一样的。那么下面接着就自然地过渡到讲“为学”的道理。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同学们还有没有不同意见啊(转身走上讲台)
问题:
(1)结合教学实录,说说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联系。
(2)联系该片段说说教师在学生阅读学习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浪之歌》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br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br />(一)自主阅读<br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问答题]阅读《浪之歌》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第二环节:个性阅读(一)自主阅读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请同学们认真听。师:

  • 查看答案
  • 案例:<br />阅读两段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题。<br />教师A:《故都的秋》教学实录(节选)<br />师:如果把“泡一碗浓茶”改为“捧一杯香茶”,好不好

    [问答题]案例:阅读两段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题。教师A:《故都的秋》教学实录(节选)师:如果把“泡一碗浓茶”改为“捧一杯香茶”,好不好?生:不好。师:为什么

  • 查看答案
  • 阅读以下两段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列题。<br />教师A:《小狗包弟》教学实录(节选)<br />师:好,哪个小组来给我们分析一下,除了把小狗包弟送到医院,巴金还有没有别的

    [问答题]阅读以下两段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列题。教师A:《小狗包弟》教学实录(节选)师:好,哪个小组来给我们分析一下,除了把小狗包弟送到医院,巴金还有没有别

  • 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孔乙己》的课堂教学实录,按照要求答题。<br />师: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第10段。(两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进行朗读)<br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刚才三位同

    [单选题]阅读下面《孔乙己》的课堂教学实录,按照要求答题。师: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第10段。(两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进行朗读)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刚才三位

  • 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孔乙己》的课堂教学实录,按照要求答题。<br />师: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第10段。(两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进行朗读)<br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刚才三位同

    [单选题]阅读下面《孔乙己》的课堂教学实录,按照要求答题。师: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第10段。(两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进行朗读)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刚才三位

  • 查看答案
  • 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br />(1)教师用幻灯片打出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段文字。<br />(2)教师对语段进行语法分析。<br />师:刚才同学们

    [单选题]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1)教师用幻灯片打出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段文字。(2)教师对语段进行语法分析。师:刚才同学们看了“物质与意识关系”

  • 查看答案
  • 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br />(1)教师用幻灯片打出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段文字。<br />(2)教师对语段进行语法分析。<br />师:刚才同学们

    [单选题]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1)教师用幻灯片打出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段文字。(2)教师对语段进行语法分析。师:刚才同学们看了“物质与意识关系”

  • 查看答案
  • 阅读《胡同文化》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题。<br />案例:<br />师:胡同如此,胡同内的生活怎样?请大家注意课文6~7段,想想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应该是哪句。<br

    [问答题]阅读《胡同文化》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题。案例:师:胡同如此,胡同内的生活怎样?请大家注意课文6~7段,想想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应该是哪句。生1:北京

  • 查看答案
  • 阅读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下题。<br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心写两个字“母亲”,我们把什么人称作“母亲”呢<br />生:把生我的妈妈称作“母亲

    [问答题]阅读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下题。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心写两个字“母亲”,我们把什么人称作“母亲”呢生:把生我的妈妈称作“母

  • 查看答案
  • 阅读《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br />师:我们先交流一下。你认为诵读诗歌要注意什么呢?<br />生:我认为诵读诗歌先要掌握诗的节奏,从中体会到诗人要表

    [问答题]阅读《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师:我们先交流一下。你认为诵读诗歌要注意什么呢?生:我认为诵读诗歌先要掌握诗的节奏,从中体会到诗人要

  • 查看答案
  • 阅读《为学》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br />师:哪位同学把第一段给我们读一下。<br />(生朗读第一段)<br />师:这段话其实只有两句话,是吧如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