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以下两段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列题。
教师A:《小狗包弟》教学实录(节选)
师:好,哪个小组来给我们分析一下,除了把小狗包弟送到医院,巴金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
生:我们觉得可以把小狗送给那个日本女作家。因为她说她在东京的家里也养了狗,并且她也很喜欢包弟,应该会对包弟很好。所以我们觉得如果送给她,应该会好些。
师:大家同意吗她说送给那个日本的女作家。这是一条路吗(学生意见不一)
师:在我们看来确实可以.但是巴金为什么没有选择这条路
生:“文化大革命”啊!里通外国。
师:对,第1段就有交代。那个艺术家挨整,就是因为“里通外国”的罪名。好。不可能送给日本友人。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呢
生:我觉得,可以把这个狗藏起来。
师:你们觉得现实吗
生(齐):不现实。
师:为什么啊
生:他们会抄家。
师:对,文中有写到抄家的情节对不对隔壁的那个工厂老板就被抄家了。所以,从这个背景来看,藏起来显然是不可能的。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把小狗放了,可能还会有一线生机,而不一定死在解剖台。
生:我觉得巴金跟小狗相处了七年,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把狗放出去,小狗肯定会跑回来找巴金的。(生齐大笑)
师:还有同学有其他办法吗(生无言以对)
师:看来把包弟送到解剖台实属巴金先生的无奈之举.那这件事给作者的心灵带来了什么呢
教师B:《荷塘月色》教学实录(节选)
师:作者欣赏到醉人的荷塘月色心灵暂得喜悦和宁静.那么作者出门前和进门后情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一起把第2段和最后“这样想着……”朗读一下。(生朗读)
师:内容上差不多吧只不过出门前的心情是“颇不宁静”。
师:颇不宁静因此要找宁静,那么找到了宁静,又回到了现实,最后到家里宁静了没有
生:宁静了。作者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都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很静,我说宁静了。
师:是吗再想想。
生:不宁静。
师:为什么
生:环境是宁静的,心里不宁静——(教师抢过话)
师:对,也就是说周围什么声息都没有了,内心涌动着的是思念,是茫然,自己找不到出路的那种内心彷徨.迷茫的感觉,在静静的月色下,更加显得难以消受。由此可见,作者没有找到宁静。
师:那现在作者的情感脉络很清晰了,我们来梳理一下。
(师指着板书:颇不宁静——暂得宁静——仍不宁静)
问题:
(1)请从“师生互动”的角度,评析教师A和教师B在教学的差异。
(2)请针对教师B的教学,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小狗包弟》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作品《随想

[单选题]阅读《小狗包弟》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作品《随想录》,而这部作品是一个伤痕累累的老人面对一个疯狂的、是非颠倒的时代所作的反省。而这个时代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极其隔膜的。因此,要让学生“观一叶而知天下秋”而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度”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随想录》是一煌煌巨作,而文革又是一漫漫长夜。忽略了这些,难以让学生从小狗的悲剧命运的背后,看到人的悲剧和时代的悲剧,课堂不免失之于浅薄。同时,考虑到学生对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的了解,应该让学生看到一个作

  • 查看答案
  • 案例:<br />阅读两段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题。<br />教师A:《故都的秋》教学实录(节选)<br />师:如果把“泡一碗浓茶”改为“捧一杯香茶”,好不好

    [问答题]案例:阅读两段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题。教师A:《故都的秋》教学实录(节选)师:如果把“泡一碗浓茶”改为“捧一杯香茶”,好不好?生:不好。师:为什么

  • 查看答案
  • 学习《小狗包弟》时,教师使用了下列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巴金---20

    [单选题]学习《小狗包弟》时,教师使用了下列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张放)巴金虽然早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为文学而文学,甚至不以文学家、作家自居,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心的呼喊(“我的每篇小说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号”)。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是为他胞兄写的,那时他大哥深陷封建家族不能自拔,拿着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做着无谓的牺牲,巴金希望大哥也勇敢地走出“家”来,做封建家族的叛逆者。他以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希望以情动人,打

  • 查看答案
  • 阅读《为学》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br />师:哪位同学把第一段给我们读一下。<br />(生朗读第一段)<br />师:这段话其实只有两句话,是吧如果我

    [问答题]阅读《为学》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师:哪位同学把第一段给我们读一下。(生朗读第一段)师:这段话其实只有两句话,是吧如果我把这两句话换个次序,开

  • 查看答案
  • 读《登高》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师: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最后发给大家两段

    [案例分析题] 读《登高》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师: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最后发给大家两段文字,请大家课后阅读,联系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进行思考,写一篇以“自然?自由”为话题的文章。阅读材料一:病梅馆记(龚自珍)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

  • 查看答案
  • 阅读某教师《再别康桥》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br />师:请同学看一看,什么像“夕阳中的新娘”<br />生(全体):金柳。<br />师:像在何处&l

    [单选题]阅读某教师《再别康桥》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请同学看一看,什么像“夕阳中的新娘”生(全体):金柳。师:像在何处生1:垂柳,树枝弯垂也是羞

  • 查看答案
  • 阅读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下题。<br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心写两个字“母亲”,我们把什么人称作“母亲”呢<br />生:把生我的妈妈称作“母亲

    [问答题]阅读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下题。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心写两个字“母亲”,我们把什么人称作“母亲”呢生:把生我的妈妈称作“母

  • 查看答案
  • 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br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br />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br />师:请你把写母亲

    [单选题]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师:请你把写母亲的地方读一遍。(学生读

  • 查看答案
  • 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br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br />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br />师:请你把写母亲的

    [单选题]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师:请你把写母亲的地方读一遍。(学生读第

  • 查看答案
  • 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br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br />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br />师:请你把写母亲的

    [单选题]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师:请你把写母亲的地方读一遍。(学生读第

  • 查看答案
  • 阅读以下两段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列题。<br />教师A:《小狗包弟》教学实录(节选)<br />师:好,哪个小组来给我们分析一下,除了把小狗包弟送到医院,巴金还有没有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