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集约化土地流转
[单选题]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 .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 .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 .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A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B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C . 农业企业D . 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单选题]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会议是()A .不结盟运动会议B .1954年日内瓦会议C .1955年万隆会议D .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单选题]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段话中所说的是我国两个时期农村变革的情况,后者与前者的不同点是()A . 建立了新的土地所有制B .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C . 违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 .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单选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 . 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单选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 . “求同存异”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 “另起炉灶”D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农业指的是。A.种植业B.种植业、养殖业C.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D.农村第一产业、农村第二产业、农村第三产业
[单选题]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道,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3年平均增长约38%和187%。这主要取决于()A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D . 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单选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材料说明了()A .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B .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 .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D . D.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 )活动。A.监督管理B.检疫监督C.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