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问题:
(1)根据材料,董仲舒认为“持一统”的主要障碍是什么(4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崇尚什么学说(6分)
(3)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臣以为诸不在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反映了明清时进步思想家

[判断题] “臣以为诸不在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反映了明清时进步思想家的主张。A . 正确B . 错误

  • 查看答案
  • 材料:<br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br />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墨者亦尚尧舜道……要日强本节用,则人给家

    [问答题]材料: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墨者亦尚尧舜道……要日强本节用,则人给

  • 查看答案
  •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

    [单选题]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 .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B .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C .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D .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 查看答案
  •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

    [问答题]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

  • 查看答案
  • (3)陀汗于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拷掠之,竞不知所从来。

    [主观题](3)陀汗于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拷掠之,竞不知所从来。

  • 查看答案
  • 翻译:诸所条画,皆切子时,太守嗟异之。

    [问答题] 翻译:诸所条画,皆切子时,太守嗟异之。

  • 查看答案
  • 《素问·阴阳离合论》日:“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单选题]《素问·阴阳离合论》日:“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A.一致B.离合C.一阴

  • 查看答案
  • 《素问·阴阳离合论》日:“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单选题]《素问·阴阳离合论》日:“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A.一致B.离合C.一阴

  • 查看答案
  • 《素问·阴阳离合论》日:“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单选题]《素问·阴阳离合论》日:“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A.一致B.离合C.一阴

  • 查看答案
  • 《素问·阴阳离合论》日:“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单选题]《素问·阴阳离合论》日:“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A.一致B.离合C.一阴

  • 查看答案
  • 材料:<br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