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1—13题。(10分)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怎么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这叫跽(jì)坐。虽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场合必须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变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垂下的椅子。到了宋朝,这种椅子便广泛地流行起来。

椅子的流行不仅仅使人们的坐姿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冲击。

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坐礼。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人们的双腿解放以后,许多重要的仪式、日常的交际礼仪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跪”为主的礼节逐渐演变成了以“坐”为主。

椅子还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用具和生活习俗。比如房屋内部风格: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人们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椅子出现以前,人们的坐姿很低,导致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与现在农村炕桌的高度差不多;椅子出现后,人们的坐姿显然升高了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而高足家具的出现,又引起了茶具、碗碟等等生活用品的一连串改变。唐人因席地而坐,坐姿低,为了方便饮食,都使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到了宋代,餐具置于高桌上,身体的位置及人的视线都不一样了,很难再看到安装高足的餐具了,碗、盘、杯等器皿都变得玲珑精巧。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坐在一桌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时一般都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直到八仙桌子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俗,分餐制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合餐制。

椅子最大的影响,是对于国人的心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这样坐是很难受的,现代人恐怕很难坚持半小时以上;所以,古时候的人们必须经过刻苦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坐姿。孩子们学的第一堂礼仪课就是跽坐,其意义与新兵入伍时训练军姿很相似。跽坐的训练,不仅能磨练孩子的意志,甚至能收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因为再怎么训练,跽坐久了都会不舒服,内心也会焦躁不安,所以跽坐训练更是对自身心性内涵的修炼,通过训练,可以实现内心与坐姿的和谐统一。

宋代以前,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们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在跪着,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合作的伙伴,“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使臣民们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的观念,奴化了国人。(作者澹台卓尔。有删改)

11、椅子的流行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的变化、生活用具及习俗的变化和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共41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5题。(22分) -

[主观题]三、现代文阅读(共41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5题。(22分)泥土的声音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

  • 查看答案
  • 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13—17题。(20分)好望

    [主观题]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13—17题。(20分)好望角连俊超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

  • 查看答案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20题。(16分) 听雨季

    [试题]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20题。(16分)听雨季羡林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

  • 查看答案
  • (三)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13分)会哭的人更健康①

    [主观题](三)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13分)会哭的人更健康①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教导我们,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对男人更是如此。然而,当我们强忍泪水,听凭痛苦和悲伤侵蚀身体时,其实是拒绝了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②哭泣自有其奥妙。美国的生化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批志愿者先看情感电影,等他们被感动得哭了,就将泪水收进试管。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结果显示,因悲伤而流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分大不相同,在

  • 查看答案
  • (二)阅读下面的段文,完成13——17题。(14分)

    [主观题](二)阅读下面的段文,完成13——17题。(14分)心中有景南山下有一座庙,庙里有一株古榕树。一天清晨,小和尚起来洒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忧至极处,便丢下扫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事如此忧愁?”小和尚满腹疑惑的说:“师父,你日夜劝导我们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学得再好,人难免有死亡的一天。到那时候,所谓的我,所谓的道,不正如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一样,被一堆黄土所掩埋吗?”老和尚听后

  • 查看答案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古代文论中,

    [单选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

  • 查看答案
  • 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尺度彭程对于绝大多数的人

    [单选题]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尺度彭程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物、行为、时间,在绝大多数的情形下,有两个字是躲避不开的:尺度。几乎所有的领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参与而存在、运行,自足自立。尺度具有相对性。在某个人群某种环境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尺度,换一种背景来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驰骋于想象王国的作家悲壮的叫喊“不创造毋宁死”,而另一边,浸润了实证精神的科学家会奇怪,如此虚幻的勾当何以会让人付出整个身心。这时,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

  • 查看答案
  •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4~17题。 念你们的名字 孩子们,当

    [主观题]五、(15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4~17题。念你们的名字孩子们,当医学院把发榜名单给我时,一百二十个动人的名字,我逐一地念着。我忍不住覆手在你们的名字上,为你们祈祷。在你们未来七年漫长的医学教育中,我只教授你们八个学分的国文,但是,我渴望能教你们如何做一个人。我爱你们的名字!名字是天下父母满怀热望的刻痕,在万千中国文字中,他们所找到的是一两个最美丽、最醇厚的字眼——世间每一个名字,都是一篇简短、质朴的祈祷!“林逸文”“唐高骏”,你们的父母多么期望你们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黄自强”“林敬

  • 查看答案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原文)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

    [试题](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原文)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

  • 查看答案
  • 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文段A,完成15—20题。(20分) 文段

    [主观题]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一〉阅读文段A,完成15—20题。(20分)文段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

  • 查看答案
  •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1—13题。(10分)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在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