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877年,郭嵩焘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说:“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乡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全无知晓。”以下解读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瓦解

B .郭嵩焘主张社会全盘西化

C .江浙人的民族意识淡薄

D .中国人亟需更新价值观念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

[单选题]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 .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查看答案
  • 湘人郭嵩焘为近代中国首位驻外使节兼驻英公使,他积极向国内介绍西方制度。1877年

    [单选题]湘人郭嵩焘为近代中国首位驻外使节兼驻英公使,他积极向国内介绍西方制度。1877年,副使兼驻德公使刘锡鸿指责其为汉奸,历数其罪状包括“披洋人衣”“向他国国主致敬”等。郭嵩焘返回家乡时,长沙大街上也贴有郭嵩焘“勾通洋人”的标语。郭嵩焘的遭遇折射出近代中国()A .外交努力的失败B .社会对汉奸保持高度警惕C .向西方学习道路崎岖D . D.无论海内外大家都是保守的

  • 查看答案
  • 简述郭嵩焘的生平及其域外游记的创作。

    [问答题] 简述郭嵩焘的生平及其域外游记的创作。

  • 查看答案
  • 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

    [单选题]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A .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B .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C .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D . 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 查看答案
  • 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

    [单选题]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 . 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B . 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C . 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D . “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 查看答案
  • 1866年郭嵩焘建议:“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

    [单选题]1866年郭嵩焘建议:“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船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表明郭嵩焘主张()A .提高洋务企业效益B .建立官商合办企业C .抵制列强轮船运输D . D.发展近代民族工业

  • 查看答案
  • 郭嵩焘对()的记述是迄今为止中国人有关西方图书呈缴制的最早记述,或许也是晚清中国

    [填空题] 郭嵩焘对()的记述是迄今为止中国人有关西方图书呈缴制的最早记述,或许也是晚清中国人有关西方图书呈缴制的唯一记述。

  • 查看答案
  • 清代岳麓书院著名学生、外交大臣郭嵩焘所撰对联“训诂笺注,六经于易犹专,探羲、文、

    [单选题]清代岳麓书院著名学生、外交大臣郭嵩焘所撰对联“训诂笺注,六经于易犹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敏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悬挂在()前。A . 四箴亭B . 崇圣祠C . 船山祠D . 杉庵

  • 查看答案
  • 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业。”对这种“奇局”应理解为()。

    [单选题]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业。”对这种“奇局”应理解为()。A.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B.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

  • 查看答案
  • 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业。”对这种“奇局”应理解为()。

    [单选题]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业。”对这种“奇局”应理解为()。A.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B.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

  • 查看答案
  • 1877年,郭嵩焘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说:“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