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

(二)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8.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人恒过,();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填空题] 人恒过,();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查看答案
  • 试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

    [问答题] 试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

  • 查看答案
  • 孟子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在强调教师的()。

    [单选题]孟子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在强调教师的()。A.道德修养B.专业知识C.教学技能D.教育机智

  • 查看答案
  • 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是在强调教师的()

    [单选题]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是在强调教师的()A.道德素养B.专业知识C.教学技能D.教育机智

  • 查看答案
  • “安而后能虑”的“虑”指的是()。

    [单选题]“安而后能虑”的“虑”指的是()。A .思虑周详B .考虑C .顾虑D .想法

  • 查看答案
  •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3分)

    [主观题]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3分)

  • 查看答案
  •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自()

    [单选题]“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自()A . 苏轼《留侯论》B . 刘义庆《世说新语》C . 刘勰《文心雕龙》D . 白居易《与元九书》

  • 查看答案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2)可以免于患乎?

    [试题]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可以免于患乎?

  • 查看答案
  • 哥特式艺术开端于(),而后渐渐影响其他艺术门类。

    [单选题]哥特式艺术开端于(),而后渐渐影响其他艺术门类。A.绘画B.镌刻C.建筑D.音乐

  • 查看答案
  • “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单选题]“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A . 大学B . 论语C . 学记D . 孟子

  • 查看答案
  • (二)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