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锦瑟》教学实录的片段,完成下列题。
师:作者回忆的是自己的“华年”,他的“惘然”之情,你们明白了吗?
生:好像明白了,“此情”表达的是作者对华年已逝的惘然,自己抓不住过去的那些美好,感觉更加的迷茫.凄凉。
师:现在懂这首诗的同学举手。大家相互看看,已经有很多人懂了,现在很多人考证,说《锦瑟》……谁来说?
生:据说当时李商隐和一个宫女有过一段很美好的故事。但是后来他们分开了,这首诗是用来怀念这段故事的。但也有人说他是自伤身世。
师:同学们很聪明。有人考证,说“锦瑟”是一个姑娘的名字,李商隐很喜欢她,但是两人后来没成,所以这首诗是表达爱情主题的。又有人说这种解释不对,“锦瑟”是一种乐器的名字,是李商隐的妻子王氏最喜欢弹奏的。明白什么了?
生:这首诗是表达怀念,追悼亡妻的。
师:好的。又有人说,这首诗既不是爱情主题,也不是追悼亡妻,他表达的是自己诗歌创作的特点,说这首诗是李商隐六百多首诗的“序”。现在李商隐的诗集中,比较好的版本就是这本《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李商隐的一篇序文”这一观点是钱钟书先生提出来的。又有人说,《锦瑟》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所表达的是诗人自己一生不得志的怅然之情。还有人说,这首诗不能用具体的内容概括,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既有对自己爱人的思念,也有政治上不得志的怅然若失,可能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把它定为某个具体的意思。所以,“一篇《锦瑟》解人难”啊!同学们,你们希望是哪一个?我们如何去认识它呢?(眼神充满期盼)
生:我觉得诗人创作时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想到了,然后写成一首诗,这些“可能”都是后人附加的。诗人是依托自己当时所处的情境写成的,所以只有了解诗人的生平等情况,才能理解。
生:这个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首诗有作者的意义。而读者在读的时候会有自己的读者意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
师:同学们开始懂诗了,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涉及我们中国古代诗论非常重要的两种基础观点:“知人论世”和“诗无达诂”。这里有一个读诗的规律问题,老师读了几十年诗,现在才懂了一点点。同学们可以试着用这两种方法解读诗歌。
师:给大家布置个作业。刚刚有同学说,对于李商隐的生平不太了解,那么同学们回去的作业就是去查找资料,写一篇随笔,题目是“《锦瑟》背后的故事”。
问题:
(1)“一篇《锦瑟》解人难”,请结合案例,说明教师是如何解决这个教学难题的。(10分)
(2)请说明教师介绍《锦瑟》主题的不同解说可以起到什么作用。(10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胡同文化》教学实录的片段,完成下列题。<br />师:刚才这几个段落,读完后有什么感受?<br />生:口语化,有点随意。<br />生:总觉得不太像文章,好

[问答题]阅读《胡同文化》教学实录的片段,完成下列题。师:刚才这几个段落,读完后有什么感受?生:口语化,有点随意。生:总觉得不太像文章,好像在拉家常。师:说得好

  • 查看答案
  • 以下是《乡愁》的教学实录片段,阅读后完成第下题。<br />同学们分组讨论:诗歌当中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br />季生进行热烈的讨论。<br />

    [问答题]以下是《乡愁》的教学实录片段,阅读后完成第下题。同学们分组讨论:诗歌当中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季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 查看答案
  • 阅读《浪之歌》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br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br />(一)自主阅读<br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问答题]阅读《浪之歌》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第二环节:个性阅读(一)自主阅读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请同学们认真听。师:

  • 查看答案
  • 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br />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br />生:(略)。<br />师: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

    [问答题]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生:(略)。师: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辛弃疾

  • 查看答案
  • 这是某教师执教《放弃射门》导入时的一个片段:<br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br />生: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br />生:课文的最

    [问答题]这是某教师执教《放弃射门》导入时的一个片段: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生: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生: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生

  • 查看答案
  • 阅读《为学》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br />师:哪位同学把第一段给我们读一下。<br />(生朗读第一段)<br />师:这段话其实只有两句话,是吧如果我

    [问答题]阅读《为学》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师:哪位同学把第一段给我们读一下。(生朗读第一段)师:这段话其实只有两句话,是吧如果我把这两句话换个次序,开

  • 查看答案
  • 案例:<br />阅读两段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题。<br />教师A:《故都的秋》教学实录(节选)<br />师:如果把“泡一碗浓茶”改为“捧一杯香茶”,好不好

    [问答题]案例:阅读两段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题。教师A:《故都的秋》教学实录(节选)师:如果把“泡一碗浓茶”改为“捧一杯香茶”,好不好?生:不好。师:为什么

  • 查看答案
  • 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br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br />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br />师:请你把写母亲的

    [单选题]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师:请你把写母亲的地方读一遍。(学生读第

  • 查看答案
  • 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br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br />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br />师:请你把写母亲的

    [单选题]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师:请你把写母亲的地方读一遍。(学生读第

  • 查看答案
  • 阅读《项链》下列节选片段,参考两个提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br />提示:<br />(1)下面节选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br />(2)玛蒂

    [问答题]阅读《项链》下列节选片段,参考两个提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提示:(1)下面节选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玛蒂尔德的选择对她今后的人

  • 查看答案
  • 阅读《锦瑟》教学实录的片段,完成下列题。<br />师:作者回忆的是自己的“华年”,他的“惘然”之情,你们明白了吗?<br />生:好像明白了,“此情”表达的是作者对华年已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