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B型题] 直接致癌物()A . 活化过程中接近终致癌物的代谢产物B . 不经代谢活化就有致癌活性的物质C . 经代谢活化仍无致癌活性的物质D . 经代谢活化才有致癌活性的物质E . 经代谢转化最后产生的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
[单选题,B型题] 某些液态微滴或大分子物质,通过上述方式转运进入细胞,称为()A . 胞吐作用B . 吞噬作用C . 胞饮作用D . 滤过E . 主动转运
[单选题,B型题] 需要载体参加,不需要能量,顺浓度体的生物转运方式是()A . 简单扩散B . 滤过C . 易化扩散D . 膜动转运E . 主动转运
[单选题,A1型题] 接触化合物的毒性不同,其急性毒性发生的顺序叙述错误的是()。A .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B . 肌内注射>吸入C . 皮下注射>经口D . 皮内注射>经皮E . 腹腔注射>皮下注射
[单选题,A1型题] 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A . 毒作用发生快慢B . 毒作用的性质C . 代谢解毒D . 毒作用持续时间E . 以上都正确
[单选题,B型题] 慢性毒性试验选用大鼠体重为()A . 18~24gB . 30~50gC . 50~70gD . 80~100gE . 180~240g
[单选题,A1型题] 急性毒性试验中最常用的染毒途径()。A . 经口灌胃染毒B . 经呼吸道染毒C . 经皮肤染毒D . 经注射途径染毒E . 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B型题] 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的是()A . 剂量-反应关系B . 剂量-效应关系C . 剂量-毒性关系D . 剂量-时间关系E . 时间-剂量-反应关系
[单选题,A1型题]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不包括()。A . 一般性指标,包括外观体征、体重、饲料消耗等B .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尿液检查等C . 系统尸解和组织病理学检查D . 特异性指标E . 特殊组织的培养
[单选题,A1型题] 急性毒性的观察时间一般为()。A . 12小时以内B . 1天以内C . 3天以内D . 7天以内E . 14天
[单选题,A1型题] 体内常见的毒物贮存库有()。A . 皮肤B . 心脏C . 血浆D . 脂肪、骨骼E . 肺脏
[单选题,A1型题]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剂量分组的原则为()。A . 一般分3组,不用设计对照组B . 一般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溶剂)对照组C . 一般至少应设5个剂量组D . 高剂量组应有大多数实验动物死亡E . 低剂量组实验动物也应该有出现明显中毒症状
[单选题,A1型题] 主动转运的特点不包括()。A . 不需要消耗能量B . 化学物可逆浓度梯度转运C . 需要消耗能量D . 转运量有一定极限E . 需要载体参加,受饱和限速和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单选题,A1型题] 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可将一般毒性作用分为()。A . 长期毒性和短期毒性B . 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C . 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D . 长期毒性、较长期毒性和短期毒性E . 蓄积毒性和非蓄积毒性
[单选题,A1型题]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对试验动物年龄的要求是()。A . 选择成年实验动物B . 选择初成年的实验动物C . 选择初断乳的实验动物D . 选择老年的试验动物E . 对年龄没有特殊的要求
[单选题,B型题] 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的是()A . 剂量-反应关系B . 剂量-效应关系C . 剂量-毒性关系D . 剂量-时间关系E . 时间-剂量-反应关系
[单选题,A1型题]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对实验动物种属和性别的一般要求是()。A . 选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两个种属,雌雄各半B . 仅啮齿类动物,雌雄各半C . 仅非啮齿类动物,雌雄各半D . 仅非啮齿类动物,一个性别即可E . 选择哺乳动物,一个性别即可
[单选题,A1型题] 机体氧化应激的方式有()。A .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B . 通过干扰呼吸链C . 对抗机体的氧化损伤防御体系D . 以上都正确E . 以上都不正确
[单选题,A1型题] 某外源性化学物质的蓄积系数K>5时,表明该物质的蓄积毒性为()。A . 高度蓄积B . 明显蓄积C . 中等蓄积D . 低度蓄积E . 无蓄积
[单选题,A1型题] 亚慢性毒性实验和慢性毒性实验主要得到的毒理学参数是()。A . LD50B . MELC . LOAEL和NOAELD . BMDE . VSD
[单选题,B型题] 前致癌物()。A . 活化过程中接近终致癌物的代谢产物B . 不经代谢活化就有致癌活性的物质C . 经代谢活化仍无致癌活性的物质D . 经代谢活化才有致癌活性的物质E . 经代谢转化最后产生的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
[单选题,B型题] 指化学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的是()A . LD0B . LD01C . LD50D . LD100E . NOAEL
[单选题,A1型题] 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处置过程不包括()。A . 吸收B . 分布C . 代谢D . 排泄E . 消除
[单选题,B型题] 慢性毒性试验需要大鼠数量是()A . 每组40~60只B . 每组20只C . 每组10只D . 每组4~5只E . 每组8~9只
[单选题,B型题] 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大鼠体重为()A . 10~12gB . 18~25gC . 70~90gD . 180~240gE . 200~250g
[单选题,A1型题]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主要反映的遗传终点为()。A . 染色体完整性改变B . 染色体分离改变C . DNA完整性改变D . DNA碱基序列改变E . DNA重排
[单选题,A1型题] LD50的定义是()。A .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B .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C . 引起一半受试动物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D . 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E . 抑制50%酶活力所需要的浓度
[单选题,A1型题] 当苯环上的一个氢被取代,其毒性发生的改变叙述错误的是()。A . 被甲基取代后,抑制造血的功能增强B . 被甲基取代后,麻醉作用增强C . 被氨基取代后,有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作用D . 被硝基取代后,具有肝毒性E . 被卤素取代后,毒性增强,且取代越多,毒性越大
[单选题,A1型题] 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毒物作用于机体表现出独立作用,主要是由于()。A . 化学毒物各自作用的受体、靶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B . 化学毒物在化学结构上为同系物C . 化学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D . 化学毒物在对机体毒作用方面存在竞争作用E . 以上都对
[单选题,A1型题] 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 . 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B . 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反比C . 血液中溶解度低可以缓解其排除速度D . 肺通气量加大可以加速其排除速度E . 以上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