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A1型题] 毒物对靶分子的影响有()。A . 靶分子功能失调B . 靶分子的破坏C . 新抗原形成D . 化合物引起的生物学微环境改变与毒性E . 以上都是
[单选题,A1型题] 毒理学中最常见的剂量一反应曲线的形式为()A .直线B .抛物线C .对称S形曲线D . D.非对称S形曲线E .高斯曲线
[单选题,A1型题] 根据WHO急性毒性分级的标准,当大鼠的一次经口50()。A . 剧毒B . 高毒C . 中等毒D . 低毒E . 实际无毒
[单选题,A1型题] 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A . 中毒体征及发生过程B . 死亡情况和时间分布C . 体重D . 病理检查E . 以上都是
[单选题,A1型题] 下列说话错误的是()。A . 硫酸结合与葡糖醛酸结合的底物功能基团相似B . 对于酚类,硫酸结合亲和力低、代谢容量高;而葡糖醛酸结合则刚好相反C . 同一种毒物,与硫酸和葡糖醛酸结合的相对量取决于染毒剂量D . 低剂量时主要的代谢产物为硫酸结合物E . 剂量增加时,与葡糖醛酸结合的比例增加
[单选题,A1型题] 常见的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有()。A . 小鼠肺肿瘤诱发试验B . 小鼠皮肤肿瘤诱发试验C . 雌性大鼠乳腺癌诱发试验D . 大鼠肝转变灶试验E . 以上都对
[单选题,B型题] 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小鼠体重为()A . 10~12gB . 18~25gC . 70~90gD . 180~240gE . 200~250g
[单选题,B型题] 器官发生期易发生()A . 胚胎毒性B . 胚胎致死作用C . 致畸作用D . 母体毒性E . 功能缺陷
[单选题,A1型题] 体内消除自由基的酶系统不包括()。A . GSTB . SODC . CATD . GSH-PxE . GSHR
[单选题,B型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选用大鼠体重为()A . 18~24gB . 30~50gC . 50~70gD . 80~100gE . 180~240g
[单选题,A1型题] 急性毒性为()A .人或实验动物接触毒物后,24小时内客观的症状B .人或实验动物接触毒物后,24小时内客观的死亡情况C .人或实验动物14日内一次或多次接触化学毒物后产生的毒效应D . D.人或实验动物仅一次大剂量接触化学毒物后,短期内(一般为14天)产生的毒效应E .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毒性后,短期内(一般为14天)产生的毒效应
[单选题,A1型题] 程序外DNA合成试验的检测终点是()。A . 染色体完整性改变B . 染色体分离改变C . DNA完整性改变D . DNA碱基序列改变E . DNA重排或交换
[单选题,A1型题] 毒物动力学中房室的概念是()。A . 代表器官B . 代表解剖部位C . 代表毒作用的靶D . 是理论的机体容器E . 代表生理学的功能器官
[单选题,B型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剂量组剂量应约相当于()A . LD50B . NOAELC . LOAELD . 急性毒性阈剂量E . 推荐剂量
[单选题,A1型题] 细胞内钙离子的持续升高可导致()。A . 能量储备的消耗B . 微丝功能障碍C . 水解酶的活化D . ROS和RNS的生成E . 以上都对
[单选题,A1型题] 人体不同部位皮肤对外源化学物质的通透性不同,以下皮肤通透性最高的部位是()。A . 额部B . 手掌C . 腹部D . 阴囊E . 足底
[单选题,A1型题] 外源化合物生物转化酶分布最丰富的器官()。A . 肾脏B . 肝脏C . 小肠D . 皮肤E . 睾丸
[单选题,B型题] CCl4染毒大鼠100只中有50只GPT升高,即效应发生率为50%,此为()A . 生物效应B . 反应C . 剂量-效应(反应)关系D . 有的个体不遵循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规律E . 剂量反应曲线
[单选题,A1型题] 关于DNA加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 遗传毒性致癌机制主要与DNA发生作用,其结果是DNA加合物的形成B . DNA加合物形成一定导致肿瘤C . 化学致癌物诱导生成DNA加合物的数量与致癌性有密切关系D . DNA加合物可作为人类接触环境致癌物的标志E . 加合物在DNA链上的位置和加合物的性质决定了肿瘤是否发生
[单选题,A1型题] 目前普遍认为下述哪一毒作用没有阈值()。A . 急性毒性试验B . 慢性毒性试验C . 亚慢性毒性试验D . 致畸试验E . 致癌试验
[单选题,B型题] 指化学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的是()A . LD0B . LD01C . LD50D . LD100E . NOAEL
[单选题,A1型题] 慢性毒作用带是指()。A . 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B . 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C . 半数致死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D . 急性致死量与半数致死量的比值E . 急性阈剂量与绝对致死量的比值
[单选题,B型题] 指给予机体的外源化学物的量,或与机体接触的外源化学物的量的是()A . 内剂量B . 外剂量C . 靶剂量D . 剂量E . 生物有效剂量
[单选题,B型题] 用时间生物学方法来阐明化学毒物对机体影响的是()A . 剂量-反应关系B . 剂量-效应关系C . 剂量-毒性关系D . 剂量-时间关系E . 时间-剂量-反应关系
[单选题,A1型题]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毒性试验动物选择的原则()。A . 选择急性毒性反应与人近似的实验动物B . 选择易于饲养的实验动物C . 选择繁殖生育能力较强的实验动物D . 选择刚断乳的实验动物E . 选择价格较低的实验动物
[单选题,A1型题] 剂量-效应关系反映的是()。A . 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B . 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C . 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接触对象之间的关系D . 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暴露人群的接触水平之间的关系E . 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接触者之间个体敏感性的差异
[单选题,A1型题] 下列不属于Ⅱ相反应的是()。A . 与硫酸结合B . 与谷胱甘肽结合C . 与蛋白质结合D . 甲基化作用E .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单选题,A1型题] 筛检致癌物最广泛和最敏感的致突变试验是()。A . 微核试验B . SCE试验C . 显性致死试验D . Ames试验E . SCGE试验
[单选题,A1型题] 下列对剂量-反应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 . 剂量与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B . 剂量与质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C . 化学毒物剂量越大,所致的质反应强度越大,而量反应强度越小D . 化学毒物剂量越大,所致的量反应强度越大,而质反应强度越小E . 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统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单选题,A1型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的周期一般为()。A . 90天,也可180天B . 20天,也可30天C . 14天D . 30天E . 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