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张老师在学校开始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根据富勒和布朗的理论,张老师处在()。A . 关注生存阶段B . 关注情境阶段C . 关注学生阶段D . 关注成长阶段
[案例分析题] 摆在班主任冯老师面前的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一起人数众多,性质颇为严重的作弊事件。语文科代表为了帮助其他同学掌握语法知识,征得任课老师的同意,在自习课上组织同学们测验。测验结束后,班长向冯老师汇报"一切正常"。冯老师正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感到高兴,准备给全班同学一次嘉奖。岂料课后学生反映,测验时看书的人不少,连班长也在内。怎样处理这起作弊事件呢?在全班同学面前直接提出这个问题,责令作弊者自动坦白,要求知情者检举揭发,把嫌疑分子一个个叫来办公室审问……这样的办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呢?第二天上
[单选题]教师通过参加专题培训班、助教进修班、研究生课程班等方式,不断追求新知,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做到与时俱进。这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属于()。A . 职前培养B . 在职进修C . 观摩学习D . 合作互助
[单选题]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A . 创造者B . 传承者C . 发起者D . 实践者
[单选题]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A . 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B . 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C . 自己做好了,不用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D . 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单选题]“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最终目的是促进()。A . 学生的全面发展B . 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C . 学生的身心健康D . 学生教育的公平公正
[单选题]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出发,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必须是()。A . 教师B . 学生C . 教材D . 教学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减负,往往我们只在作业数量上做减法,治标不治本;让学生爱上作业,甚至做完后意犹未尽,这才是真正的减负。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所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生活之中。"教师必须善于把教科书"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富有创意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记得有一次,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甲老师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吗?"我还想再问,老师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点嘲笑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q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该省提出,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将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为全省所有农村完小至少培训1名合格的专职音、体、美教师。实施青少年健康促进计划,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测试结果向学生和家长通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单选题]“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 加涅B . 布鲁纳C . 班杜拉D . 乌申斯基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小陈是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上岗之前,她踌躇满志,想象着教师的那些任务:备课、上课,组织游戏和班会活动等,是那样的简单。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只要教会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即可,这对于自己这个大学的高材生来说,要驾驭教师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上岗一个月后,小陈沮丧到了极点。走进教室,她发现学生比想象中的糟糕:对老师没有礼貌,班级毫无秩序可言,上课内容他们不听,不断有学生出状况,经常出现课堂吵闹现象。这些都让小陈烦恼不已。她不认为是自己无能或是教育方法不当,而认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某教师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让绝大部分学习上落后的同学找到了自己的成
[单选题]董老师上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是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是点名提问时却总能答对,董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A . 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B . 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言C . 启发小明多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D . 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单选题]“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A . 示范性B . 复杂性C . 长期性D . 创造性
[单选题]“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这要求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坚持()。A . 循序渐进B . 因材施教C . 启发教学D . 小组教学
[单选题]“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 差异性B . 不均衡性C . 阶段性D . 顺序性
[单选题]李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困难与问题时,一般都会根据大学里所学的原则和规范去处理,缺乏灵活性,实际效果也往往不佳。根据伯林纳的观点,李老师的专业发展处于()。A . 新手阶段B . 熟练阶段C . 胜任阶段D . 专家阶段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很多教师会分层布置作业,要求学困生只完成一些难度低的作业,但这样做弊端明显:学生会变得越发自卑,学困生虽会找回一些自信,但不会长久--遇到稍难的问题还是不会,信心再次受到打击,因为考试是不分层的;学困生的学习动力、能力将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上。所谓分层,与其放在作业中,不如放在批改中。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批改和反馈策略,不如做好个别化辅导或发动同伴协助,运用帮带法。布置开放性作业,适时把作业主动权交给学生。作业内容可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也可
[单选题]从人的出生到死亡整个一生中都应进行持续的教育,其教育目的和形式根据个人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而确定,从而使教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句话说明教师应当()。A . 职前培养B . 反思和研究C . 观摩学习D . 终身学习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位老教师在谈及从教经历的时候,说道:2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大学的校门后,成了一名教师。2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我在师范大学时,不仅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A .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B . 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C . 增强学生心理素质D . 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校八年级有位叫诚诚的同学,经常迟到、旷课,并且经常与同学打架,学习成绩也不好,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和他谈话,仍不见好转,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于老师都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诚诚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跑步速度飞快,在校运会上,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荣誉。除此以外,他画画特别好,足球踢得也很好。问题:请你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如何对待像诚诚这样的学生。
[单选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A . 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B . 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C . 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D .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选题]()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A . 应试教育B . 回归教育C . 创新教育D . 终身教育
[单选题]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面对部分精英,应试教育则面对大众B . 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为考试和升学C . 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试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D . 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单选题]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独立个体,他们具有特定的()。A . 自然属性B . 社会属性C . 实践属性D . 文化属性
[单选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首先应该承认学生的()。A . 个体差异B . 兴趣爱好C . 原有知识D . 可塑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