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应用收益还原法评估不动产价格时,要求利用与待估宗地所在区域相同或相似不动产的客观收益来推算待估宗地的预期收益,这主要是依据土地估价中的()。A.给与需
[单选题]某商住楼,出租房屋的年收益以10%递增,其1992年,租金收益为500万元,1993年由于修路,使该处客流下降,年收益为450万元,在进行土地估价时,
[单选题]在成本逼近法中,投资利润的正确计算公式为()。A.投资利润=(土地取得费+土地开发费+税费)×投资回报率B.投资利润=(土地取得费+土地开发费)×投资
[多选题]某评估机构在接受委托对位于某市两宗用途分别为工业、住宅用地的国有土地进行评估时,估价师收集到如下资料:①作为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城
[多选题]个别因素是决定同一均质地域内地块差异性的重要因素,是同一区域内地价差异的重要原因。个别因素包括:面积.形状.坡度.宗地基础设施条件.城市规划限制和()
[多选题]在影响土地价格的区域因素中,交通条件因素主要包括()。A.区域交通类型B.道路状况C.区域交通管制D.区域的车流量E.区域土地利用性质
[单选题]根据(),初步划分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A.农用地自然质量B.农用地利用状况C.农用地经济状况D.农用地经营状况
[判断题]剩余法估价及收益还原法估价中土地收益确定,都是预期收益原则的具体应用。()A.对B.错
[单选题]当地价指数的基期不固定时,若要利用其进行期日修正,应先将其指数调整到()后,再进行修正。A.环比指数B.综合指数C.定基指数
[单选题]某一加油站处于城市远郊区,所在区域无市政供水管网,供水来自企业自建深井;供电由加油站自行投资,接自3km外变电所,宗地临接某一区域主干道,加油站装有一
[单选题]营销分析是建立在对()的基础上的,包括对竞争对手的分析。A.市场深刻理解B.市场的绝对熟悉C.市场独特见解D.市场足够了解
[单选题]采用剩余法估价时,调查土地区位条件和利用状况的主要目的是()。A.计算建筑密度B.估算建筑成本C.估算土地开发费用D.确定土地最佳利用方式
[判断题]综合还原率是求取土地及其上面的建筑物合为一体的价格所使用的还原率。()A.对B.错
[单选题]将标准深度100ft4等分,每一等份的价值占路线价的比例分别为40%、30%、20%、10%的路线法则是()。A.慎格尔法则B.苏慕斯法则C.霍夫曼法
[单选题]城镇土地定级采用的是(),并结合土地收益、价格测定等信息,综合评定土地的级别,A.数理统计法B.多因素分值加和法C.层次分析法D.修正法
[单选题]如果某开发公司贷款开发9000㎡写字楼,各种修建费用预计1300元/㎡,开发周期2年,第一年投入60%,其余的第二年投入,贷款年利率12%,当地不动产
[多选题]在城镇土地定级过程中,对土地级别进行初步划分时可采用的方法有()。A.多元统计聚类判别法B.剖面图法C.动态网格法D.多用途定级E.主导因素判定法
[多选题]定级单元界线一般采用()。A.行政界线B.城镇中的铁路C.交通道路(工业定级中)D.土地权属界线或权属单位内部的土地类型界线
[多选题]单纯的土地租赁时,发生的总费用包括()。A.土地税B.维修费C.管理费D.维护费E.保险费
[单选题]根据地租理论,最劣等土地的级差地租()。A.等于零B.大于零C.土地价格D.房地产价格
[单选题]采用收益还原法评估土地价格时(),因而应选择如下公式:V-a/(r-s)。A.土地纯收益按某-常量每年递增B.土地纯收益按某-常量每年递减C.土地纯收
[多选题]在城镇土地分等中,下列分等对象的因子评价指标与其土地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因子有()。A.人口密度B.城镇对外辐射能力C.区域农业人口人均耕地D.区
[单选题]在征用耕地的情况下,应用成本逼近法求算地价,则土地取得费用应()耕地开垦费。A.不含B.包含C.不考虑D.视评估用途确定是否考虑
[单选题]不动产估价最初的目的就是为()服务,以保证税赋的公平性。A.社会B.国家C.纳税人D.税收
[单选题]建筑物的重置价格等于()。A.估价时点上旧有房屋的建筑成本B.估价时点上房地产交易价格于地价的价值C.估价时点上重新建造房屋所需的建造费用加平均利润D
[单选题]()是农用地等级划分的基本空间单位。A.宗地B.单元C.图斑D.基准地块
[单选题]《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耕地的补偿费最高可按照该地块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倍计算。A.6B.10C.20D.30
[单选题]基准地价相对稳定和不断演化的前提是城镇()。A.土地位置B.土地质量C.土地收益D.土地利用的相对合理性和变化性
[多选题]若不动产的估价为76万元,土地估价为52万元,该城市银行的不动产或土地抵押贷款率为60%,则委托方下列贷款期望数额中,()万元银行可以接受。A.25B
[单选题]道路功能与宽度属于城镇土地定级的()因素。A.城镇规划B.交通通达度C.城镇基础设施D.繁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