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变化,压力高度增加是如何影响起飞重量的()A . 在压力高度5000ft范围以内,起飞重量不受压力高度影响B . 最大起飞重量减小C . 最大起飞重量增大
[单选题]运输类飞机的起飞性能要求是基于()A . 关键发动机失效B . 关键发动机失效或起飞距离最长的全发工作状况C . 全发工作
[单选题]以最大升阻比对应的速度飞行()A . 螺旋桨飞机能够获得最大航时B . 螺旋桨飞机可以获得最大上升角C . 螺旋桨飞机可以获得最大航程
[单选题]航程较长时采用阶梯巡航方式是因为()A . 喷气式飞机采用阶梯爬升方式没有特别的涵义,只有活塞式飞机采用阶梯爬升B . 阶梯爬升只是为了满足ATC的管制要求C . 随着飞机重量的减小,尽可能使飞机在其最优化的巡航高度飞行
[单选题]飞机以定马赫数爬升时()A . IAS保持不变B . 当超过“1.3G”高度时,会立刻出现马赫抖振C . 升力系数增加
[单选题]在逆风条件下进行巡航,要取得最大的航程,空速应()A . 比无风时能获得最大航程的空速小B . 减小至穿越阵风的速度C . 比无风时能获得最大航程的空速大
[单选题]在保持最小下滑角速度时,下列哪个因素会导致下滑时的地面距离增加()A . 逆风B . 顺风C . 飞机重量增加
[单选题]有无安全道或净空道会影响()A . V2B . VMCGC . V1
[单选题]关于起飞决断速度V1说法正确的是()A . V1是中断起飞时的速度B . 判明发动机失效时的速度小于此速度时必须继续起飞C . 判明发动机失效时速度小于此速度,必须中断起飞,大于此速度时,必须继续起飞
[单选题]活塞发动机飞机的最大航程速度是()A . 最大升阻比对应的速度B . 干净构型下失速速度的1.3倍C . 最大升力对应的速度
[单选题]起飞越障中,以下三个高度中最大的是()A . 最低改平高度B . 最大改平高度C . 延伸二段改平高度
[单选题]在湿道面上起飞,减小了V1,会导致一发失效情况下的越障/爬升性能()A . 增加/增加B . 不变/不变C . 削弱/不变
[单选题]在干道面上,使加速停止距离增加的是()A . 逆风B . 低的外界温度C . 上坡
[单选题]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度增加()A . VX减小,VY增加B . VX和VY都增加C . VX和VY都不变
[单选题]安全道是否可计入起飞可用距离()A . 可以,安全道可承载飞机重量B . 可以,但安全道必须与跑道同宽度C . 不可以
[单选题]速度V1的定义是()A . 起飞爬升速度B . 起飞决断速度C . 发动机失效速度
[单选题]依照180分钟ETOPS规则运行的飞机()A . 可以在一发失效时,在静止的大气环境中可飞行180分钟以达到合适的机场B . 可以在一发失效时,在主要气候条件中可飞行180分钟以达到合适的机场C . 可以在合适的机场出发,使用正常巡航速度飞行180分钟
[单选题]V1之前发现发动机失效()A . 必须中断起飞B . 如果有净空道也可继续起飞C . 只有在有安全道时才可以中断起飞
[单选题]就起落架而言,下列会影响起飞重量的是()A . 支柱内氮的压力和刹车温度B . 离地时的抬轮速度以及刹车能量C . 胎压和刹车温度
[单选题]飞机的起飞重量受爬升限制。当遇到逆风时,此项限重会产生何种变化()A . 爬升限制的起飞重量会减小B . 不产生影响C . 起飞净航迹内障碍物高度不同,其影响也会不同
[单选题]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燃油里程(海里/kg)与重心的关系是()A . 与重心位置无关B . 重心后移,燃油里程减小C . 重心前移,燃油里程减小
[单选题]起飞重量受障碍物限制的转弯中,其坡度应满足()A . 400ft以下,坡度不大于10度B . 400ft以下,坡度不大于20度C . 400ft以下,坡度不大于15度
[单选题]如果适航资料中没有详细给出在湿道面上着陆的修正量,则着陆距离应该增加()A . 10%B . 20%C . 15%
[单选题]完成两个机场间的飞行,喷气式飞机要获得最小的燃油消耗,飞行员应以()A . 能最大航时的方式飞行B . 等待状态进行飞行C . 最大航程方式进行飞行
[单选题]下列各项会使V1减小的是()A . 飞行管理系统(FMS)不工作B . 外界温度增加C . 刹车防滞系统不工作
[单选题]起飞后飞机的净爬升梯度比总爬升梯度()A . 小B . 相等C . 取决于飞机类型
[单选题]等马赫数下降时,飞机的俯仰角()A . 减小B . 增加C . 先增加后减小
[单选题]长航程巡航方式巡航对应()A . 在无风情况下获得99%最大航程的较大速度B . 最经济的速度C . 一发或双发失效时的爬升巡航方式
[单选题]绝对升限的爬升率为()A . 0ft/minB . 100ft/minC . 500ft/mi